王煥誠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逐漸成了教育界一個熱點話題。而對于歷史教師而言,如何能夠實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問題,才是關注的重點問題。通過對歷史教學實際情況進行探索與分析可以發現,只有將歷史教材的利用靈活化,改變教學心理,調整教學方式,確定正確的教學目標,才能有效推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本文將針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幾點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
引言: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頒布以后,眾多一線歷史教師以及相關教育工作者開始認識到,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如何能夠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推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投入了更多精力,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更多核心素養培育內容,但實際效果卻無法盡如人意。要想進一步實現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就需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利用以往積累的教學經驗,探尋全新的實踐途徑,制定新一輪計劃和目標。
一、充分利用歷史教材內容,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打下基礎
教師傳授學生教材中的知識是歷史最為常規的教學方式之一,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內容進行預習、學習和復習。因此,教材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對歷史教學進行深入觀察可以發現,在大多數教學環境和條件下,歷史教材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雖然一些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挖掘其他材料對歷史教材進行補充,但卻沒有充分重視學生對歷史內容的偏好,教材內容中一些引申的信息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導致學生的歷史視野并不開闊。在歷史教材當中,除了展主要位置的正文教學內容之外,還有大量的表格信息、圖片信息以及古文摘錄等,同時也有一部分較為短小的思考類歷史問題供教師和學生共同研究。這些內容雖然不一定會出現在考試內容當中,但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例如人教版歷史教材中就有相應的內容提示,包括“課前提示”“閱讀材料與思考”“自我測評”等。這些出現在歷史教材中的內容形成了一個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的系統。學生利用這一途徑對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習路徑,同時也能積累更加豐富的歷史知識,并且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歷史教材中的全部內容,為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打下良好基礎。
二、通過調整歷史教學目標,多角度鍛煉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明確的教學目標以及適當、具體的教學計劃,是保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有效路徑。作為歷史學科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歷史的有效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將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一項重要的歷史教學目的,利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強調核心素養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開展歷史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講解歷史概念、時間出處、歷史思維等相關內容時,應當更加具體。讓學生能夠接收到更多的有用信息,自己梳理成一個整體時間線,才能在學習歷史知識時做到融會貫通,一些重點難點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歷史“古希臘的民主政治”這節課程內容時,通常要求學生了解古希臘的自然環境與地理環境,分析城邦制度對古希臘政治文明產生的一系列影響,初步了解在何種歷史條件下催生出了西方民主政治。教學目標為讓學生認識希臘文明對世界產生的影響;培養學生勇敢、民主精神、集體榮譽感、平等自由的高尚情操;對社會環境、地理環境對民主政治產生的影響有深刻認識,同時理解文明存在多樣性這一事實。雖然這種教學目標符合教育理念,但要想促進核心素養“落地”,需要適當調整教學目標,突出學習路徑的設計。具體調整方式為:了解希臘城邦文化特點;了解希臘地理環境、自然特點;分析客觀條件對希臘文明發展產生的影響;將各種因素與中國進行古代文明發展史進行比較;分析古希臘民主政治在細分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影響。對教學目標的合理設計與調整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讓學生能夠利用唯物史觀去分析歷史問題,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鍛煉,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結束語: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是提高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有效手段,制定和落實歷史教學目標,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思維,進行系統化的學習。高中歷史課程改革與創新水平的,與我國教育發展和進步緊密相關。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從以往課程改革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并且積極引入一線教學成功經驗,結合教育專家給出的合理化意見,形成具體、明確的教學意見,彌補過去教學大綱與歷史課程標準中存在的不足,使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能夠真正“落地”。
參考文獻:
[1]王西明.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關鍵一招[J].中學歷史教學,2019,10:22-24.
[2]沈玉林.關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幾點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07: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