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欣 陳博蔚

摘? 要:基于企業對物流管理人才的技能要求和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點,針對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學生,就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流程和途徑進行了論述。以上海海洋大學為例,提出系統化的實踐能力培養標準,旨在為該類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物流管理;實踐能力;能力導向
現代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產業,融合了道路運輸業、倉儲業和信息業等多個產業,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可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其發展程度成為衡量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物流產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然而,現代物流人才有效供給仍然不足,至今物流人才依然被列為緊缺人才之一。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物流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呈現了一種梯次化需求的態勢,既需要物流企業高管、供應鏈總監、項目經理等中高端人才,也需要物流單證制單員、物流倉庫管理員、物流運輸調度員這樣的中低端人才。
一、物流管理專業設置現狀
物流業的發展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服務業大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同時作為物流高級形態的供應鏈管理日益受到制造業的重視,企業間的競爭已逐漸演變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急需物流管理人才的支撐。物流業是人力資源密集的產業,物流人才需求量大,物流崗位又分布極廣。隨著物流業整體技術的提升,特別使物流信息技術的發展,專業物流人才缺乏的問題日益凸顯。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權威預測,中國的物流人才缺口為500萬左右,其中高級物流人才缺口為40萬左右。我國從1993年開始將物流管理專業列入教育部(原國家教委)新修訂的本科專業目錄,當年招生的院校只有少數幾個,發展至今全國共有愈百所高等院校開設物流類專業。
國內各學者也提出強化物流管理學生實踐能力的建議,如專業知識技能大賽和仿真技能大賽等;在考核機制方面,應以目標管理為原則,實行“學校——學院——實驗室——教師——學生”五級聯動機制,將實踐性教學考核和教師的績效和晉升掛鉤,學生所修專業學分與參與實訓、實習、創新創業活動掛鉤;基于“教、產、研、服”四位一體的創新型物流實驗基地。
不同物流類職業崗位對實踐能力的要求也有較大差異,比如對一線員工的要求以操作技能為主,對物流工程設計類崗位以設計能力為主,而對物流管理崗位則以分析、決策能力為主。所以,根據物流類專業設置和層次,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上應有所側重。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的數據,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在調研單位中從事的崗位類型27.9%為一線操作人員,19.8%為一線管理人員,22.1%為中層管理人員,29.7%為其它工作人員。
二、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及問題
由于我國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起步較晚,傳統教學偏重理論部分,而實踐教學內容偏少,因此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欠缺,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際來解決問題,最終導致高校培養的學生與社會需求脫節。其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
大部分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并沒有把實踐教學列入教學計劃中,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僅限于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沒有突出物流管理的專業特色,甚至流于形式。
(二)實踐教學內容與社會脫節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沒有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角度安排實踐教學內容,而是從教學角度考慮的多一些,并沒有經過認真調查物流相關企業對該類人才實踐能力的要求,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在教師層面,應鼓勵教師積極參加企業實踐、開展物流行業相關的社會服務,了解行業發展前沿和動態,在實踐和社會服務中提升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其次在教師招聘過程中注重引進具有物流從業經驗的高素質人才,更好地貼切社會崗位需要。
(三)缺乏實踐能力培養的特色
國內大多數本科院校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千篇一律,沒有突出自己的特色。不同類型的學校,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上應有所側重,像研究型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職類的院校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應有所不同,重點突出各自培養學生的特色。
(四)學生親身實踐機會少
各大院校物流實踐教學方法和內容比較傳統,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作用有限。多數實踐教學以教師演示為主,學生動手少;以學生參觀為主,學生體驗少;以群體學習為主,一對一輔導少;教學內容上也沒有與實踐很好的結合。
三、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實踐能力標準構建
從教育學上講,實踐能力就是學生個體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在實踐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用型本科相比普通本科凸顯應用性和技能型特征,相比專科教育則強調其后續發展能力。只有深入了解了現代物流企業的運作方式,才能更好地建立物流管理實踐能力的標準,貼合社會崗位需要。
(一)企業物流部門的運作方式及特點
現代企業物流特點與傳統物流相比有如下幾個特點:
1.信息化的運用
現代物流的特點就是在傳統的物流基礎上,引進了高科技手段,即運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聯網,對物流信息進行科學管理,從而使物流速度加快、準確率提高、庫存減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傳統物流的功能。
2.客戶關系管理
現代物流是客戶服務物流,客戶服務是物流創新的原動力。傳統物流管理著重企業內部作業與組織的整合。對下游用戶的對應仍以服務品質為主要管理重心。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企業逐漸強調跨企業間的整合,開始逐漸重視市場營銷和管理客戶關系,物流管理已從物的處理提升到物的價值方案管理,為其量身訂做其所需要的物品與服務。特別是增加了產品的售中和售后服務等一系列活動,以客戶服務為價值取向,強調物流運作的客戶服務導向性。
3.物流機能整合
在現代物流中,企業在更大競爭力的驅動下,將根據各自的機能進行整合,建立起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物流網絡。各成員單位間按相互協作原則,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互補和共享,并對顧客實施統一單據和SOP(標準操作程序),通過這種聯合規劃與作業,形成高度整合的供應鏈通道體系,使通道整體績效大幅提升。
(二)實踐能力模塊架構
根據現代企業物流部門的整體運作方式后,本文建立了物流管理實踐能力模塊,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倉儲作業能力、配送作業能力、運輸作業能力、物流客服服務能力,如圖2所示。

四、結束語
基于社會實際需求構建的物流管理應用型本科專業實踐標準模塊,在人才培養實際中,既體現了物流專業的技能要求,也符合實踐能力發展的層次性、整體性和循環式上升的發展規律和能力形成機理的內在要求。這一實踐模塊的實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每一個環節的執行情況。隨著時代的演變,任何建立的實踐標準都有過時的一天,只有實時關注行業動態的更新,在國家整體政策的大方向下對具體實踐標準進行多次修改,才能使學生們在畢業后有用武之地。
本文受上海市教委第五批應用型本科專業試點建設(物流管理)項目、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教學團隊以及教改課題“應用型本科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標準研究”項目資助。
參考文獻:
[1]劉小卉.美國大學供應鏈管理/物流專業本科教育探析[J].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2015,32(02):156-163.
[2]王曉衛. 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D]. 青島大學,2018.
[3]岳文軍.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J].遼寧高職學報,2012,14(09):101-103.
[4]馬玉萍,王長春.一般本科院校物流專業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納稅,2017(14):89+91.
作者簡介:
沈欣(1979年3月——),男,漢族,江蘇興化人,博士,副教授,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從事物流管理、循環經濟研究。
★ 基金項目:上海市教委第五批應用型本科專業試點建設(物流管理)項目、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教學團隊以及教育教學課題“應用型本科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標準研究”項目。
★ 本文受上海市教委第五批應用型本科專業試點建設(物流管理)項目、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教學團隊以及教改課題“應用型本科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標準研究”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