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宗莉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創新意識和實驗探究能力成為構建初中化學學科素養的關鍵因素,因而在初中化學基礎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迎合現代化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并以科學的思想探討實驗教學的創新辦法。如此才能引導學生將在化學基礎課程中感受和理解科學研究的思想和方法,培養初中生的化學實驗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并為其深層次的化學學習和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探究;創新意識;課堂教學
核心素養培養是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化學核心素養包含“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識”“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五個要素。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究并簡析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實驗探究能力與創新意識培養的策略。
一、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內涵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保證人的生存質量和發展水平的基本需要,是人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追求卓越的心理傾向。在化學學科中的創新包括兩層內涵:一是教師教學創新;二是學生學習創新。教師教學創新主要是指圍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而不是“填鴨式”的單純地教學知識;學生學習的創新主要是指學習方法的改革,而思維方法則是為了實現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而不是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教師教、學生記”。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將成為衡量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而化學學科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觀念和創新能力,如此就能成為素質教育的明確方向。
在以往的實驗探究教學中,很多教師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實驗做了,可是總會有一種失落感——表面上學生熱熱鬧鬧地在做實驗,學生所做實驗的目的,卻不是教師所期待的。做完實驗,學生并沒有達到教材、教師預期的水平。遇到實驗探究題,很多學生還是一頭霧水,不知道如何下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而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有責任把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重視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創新意識地引導,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把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落實到每個教學課時中。
二、實驗探究能力與創新意識培養的策略與實例
(一)更新課堂教學思路,培養學生的探究與創新意識
現行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非常注重實驗。但受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多數教師依然固守傳統,僅僅把實驗按部就班地演示一遍,如果能得到和書本一樣的現象就是成功,如果沒有和書本描述的一致,就向學生解釋可能存在的原因,但這樣的教學方式并沒有很好地發揮化學實驗對學生實驗探究意識的培養功能。所以在筆者看來,實驗素材的探究則是化學課堂實驗探究的良好來源,也是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因而應該對教材進行適當地剪裁,重新整理加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增強學生實驗的趣味性、探索性,讓課堂內外的探究實驗變得多元性,如此更好地促進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加深化學實驗探究深度。
例如初中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中,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沒有發生化學變化的探究實驗。按課本設置,學生只能大概知道要做實驗。但對為什么做,該實驗方法中包括的科學方法一無所知。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中可以把該實驗設計為一道實驗探究題: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是哪種物質使石蕊溶液變紅了呢?學生很快會提出各種猜想。針對這些猜想,再引導學生一一設計實驗,最終作出判斷。實驗結束后,除總結知識點外,還要幫助學生總結實驗設計的思路,讓學生最終掌握“控制變量法”這一重要的實驗方法。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方案
不論多么前沿、多么高深的教學理念,如果不能落實在實際的教學中,都只能是空洞的說教,而在落實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新課的講授。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堂,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初中化學的第1、2單元學生剛剛接觸化學,對化學實驗的原理、方法都不是很了解,此時實驗教學應以教師演示實驗為主,讓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轉化法在實驗中的應用。并且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能力的提升,教學方法也隨之改變。如第3單元課題一《分子、原子》中,“分子運動”的這個實驗,就可以改進為學生自行設計方案的探究實驗,在實驗之前引導學生對該實驗進行分析,能讓學生理解“對比法”的原理,最終設計出合理方案并實驗。
(三)在復習課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與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并不是空中樓閣,在復習階段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習題探究習題,讓學生深入地學習,理解探究。在打好基礎的同時,學生可以對各種化學實驗裝置進行變形,或者分析已經變形好的裝置,理解它的設計原理,在這樣的不斷分析與碰撞中,學生才明白為什么要創新,怎么樣才能夠創新。例如在歷年中考中反復提及的“空氣中氧氣成分裝置的變形對比”之后,學生才明白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對比,不斷地創新,它的目的是什么。
三、研究結論與啟示
總之,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化學認知活動中發展起來并在解決與化學相關問題中表現出來的關鍵素養,反映了學生從化學視角認識客觀事物的方式與結果的水平。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假設、觀察、實驗、交流、推理、歸納等方法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施浩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6):55-56.
[2].張建英.初中化學教育中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中),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