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衛光
摘??要:政治學科的教學開展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為了強化政治教學作用,真正起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的教學效果,政治教師要將政治教學生活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景出發,創設教學場景,增加學生的認同感。課堂所學需要經過生活實踐才會加深學生理解,教師要組織課堂實踐活動,使達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本文探討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旨在提高政治教學效率,發揮政治教學作用。
關鍵詞: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政治的生活化教學對于強化政治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學生通過對生活場景展開思考,加深對政治所學內容的理解,對政治教學開展極為有利。政治所學內容是理論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在生活實踐中舉一反三,深入思考,強化政治教學效果。生活中的事例更加有代入感,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例反思自身,以生活中的正面事例作為榜樣,不斷完善自身。由此可見,政治的生活化教學對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有重要作用。
一、從日常生活場景出發,創設教學場景
政治新課導入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生活中的場景,拉近學生與新課學習的距離感,讓學生意識到政治所學內容與生活場景息息相關,與我們的生活距離很近,增強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對新課的學習興趣,對于政治新課的開展有積極作用。
例如,在學習“青少年怎樣防范侵害,保護自己”相關內容時,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近幾年來發生的有關于青少年受到侵害的新聞事件,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確實存在很多危險的場景,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救方法非常有必要。觀看完相關視頻后,教師引出新課,青少年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制觀念。當侵害發生前學生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謹慎交友;侵害發生時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利用智慧巧妙化解危機。學生在觀看視頻之后,會對新課所講內容更加感興趣,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提升政治教學效率。
二、尋找身邊的教學資源,強化榜樣作用
初中生正處于思維和行動趨于成熟的關鍵時期,身邊的榜樣對學生有著最有效的激勵作用,教師要結合政治教學內容,從學生身邊尋找榜樣,利用榜樣的事跡和精神起到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在學習“自立自強”相關內容時,教師要尋找生活中自立自強的例子,將其主要事跡講述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其事跡時,體會到榜樣的精神,并作為自己生活中的努力方向和動力。
尋找生活中的榜樣形式多種多樣,可以讓學生聽家長講身邊人的故事,了解身邊優秀人的事跡,也能夠讓學生加強對生活的觀察,用自己的眼睛尋找生活中的榜樣。例如,生活中有很多家境貧寒的學生,他們學習一直很努力,品學兼優,自強不息。在學習到政治課程中的為理想努力奮斗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這部分學生作為生活中的榜樣,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在班級內做演講,或者讓這部分學生將自己的座右銘寫下來,張貼到教室一角,加強對學生的榜樣引導作用。尋找身邊的榜樣,并學習榜樣精神,是政治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教學舉措,對于優化政治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
三、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踐行課堂內容
現階段,初中政治教學局限于課堂教學,對課堂的依賴性較大。傳統的課堂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建立政治學習和生活之間的聯系認知,課堂教學效果不明顯。政治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思路限制,擺脫政治課堂對教學活動的限制。社會實踐活動是比較新穎的生活化教學手段,定期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運用課堂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掌握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生活能力,是促進政治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
例如,在學習親情主題時,為了讓學生將孝敬父母轉化為實際行動,教師可以布置家庭作業,回家之后幫助父母干一件家務,幫父母揉揉肩、洗洗腳。學生在幫助父母干家務的時候,會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這種在生活實踐中的親身體會,比課堂學習效果要好很多。教師通過讓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強化內心體驗,使政治教學更加順利深刻。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集體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去敬老院去看望老人,和老人聊聊天,關心老人的生活,和老人一起做活動……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收獲的東西要比在課堂上收獲的東西多,教師要勇于突破課堂限制,豐富生活實踐方式,促進政治的生活化教學。
結束語:
綜上所述,政治的生活化教學對于提升政治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以生活場景作為教學出發點,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真正起到政治學習的教育效果。政治的生活化教學有多種,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優勢,利用生活場景創設教學場景;尋找身邊的榜樣,加強榜樣的引導作用;深入生活實踐,讓學生通過生活實踐加強對課堂內容的認知,優化政治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湯汝根.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探討[J].讀與寫,2019,16(33):23.
[2]陳永麗.生活化思維基礎下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分析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