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 要: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環節,農村初中學校也應主動把家長納入學校合作伙伴,從而形成家校和諧共育的局面,對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有巨大作用。筆者就當前農村初中學校與家庭如何形成教育合力做一探索。
關鍵詞:農村初中,家校互動,教育合力,探索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配合。學校要主動同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為補充、形成合力。”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環節,一個家庭的環境以及家長的教育方式都成為直接影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完善的重要因素。農村初中學校應主動把家長納入學校合作伙伴,從而形成家校和諧共育的局面,對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有巨大作用。
一、農村初中家校共育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大批農村務工人員到各大城市打工,由此,這群打工族通常把子女留在農村,使得農村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這些特殊兒童中也包括一些初中生,由于長期缺失父母的關愛和監管,其中一部分在行為上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失范和越軌現象。使得學校每星期集中五天的德育成果來不及鞏固,就會因為兩天的意外不良影響而消失殆盡。這一令人擔憂的局面,也實際上給予學校和家庭一個警醒,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村中學生家庭德育現狀,僅憑學校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家長和學校互動起來,形成合力,才能夠有效引導農村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構建良性家校互動,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
要形成農村初中教育家校合力,二者必須互動起來,學校充分利用家校資源教育學生,形成育人合力,改善家校關系,通過拓展范圍樹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不斷拓展德育渠道,從而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
1.學校向家長敞開大門
農村初中學校要經常性舉辦家校互動活動,通過敞開大門,將家長請進校門,讓家長了解學校,了解班級,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如,開展“關愛學生成長,形成教育合力”主題家校活動,并設定好目標任務:一是向家長宣傳教育政策法規,讓家長了解教育新理念、新動態、新趨勢;二是通過宣傳學校辦學方向和教育教學工作,展示學校形象,促進家校交流,從而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齊抓共管合力育人的良好環境;三是引導農村家長科學教育子女,避免走入教育誤區,學會教育方法,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自己的子女正確有效的幫助。學校可安排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樣,來到教室,坐到座位上,觀看孩子的學習成果,感受學習環境,并與班主任以及任課教師進行座談與交流。積極互動,暢談學生的發展狀況,交流如何有效教育的心得,學校要引導家長,在關注中學生成績的同時也應多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加強與子女溝通,積極引導孩子成長,特別是在對中學生行為習慣教育方面達成共識,為共同教育好孩子而努力,為更好的教育奠定基礎。
2、學校設置家校職能機構
農村中學需要改變以往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單獨性和孤立性,需要大力改革學校的內設機構,建立家校教育指導機構,“家校合作工作小組”,家長成立“家長教育管理委員會”,使得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能夠同頻共振,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從而探究中學生良好發展的教育方式。為了形成良性互動的家校合力教育模式,成立的家校合作工作小組和家長教育管理委員會都需要具體明確各自的職責,從而充分發揮學校教學的主導地位,同時切實發揮學校的指導作用,同時,不斷提升家庭教育的基礎地位,并敦促家長能夠切實發揮好配合作用,如此,二者通過內容、思想、形式和方法的有機互補,切實對初中生的健康成長產生有利影響,從而助推學校發展。
3.利用現代化手段加強溝通
從初中生身上出現的一些問題來看,有些需要家校之間形成良好溝通后達成共識進行教育,才能有針對性,也才能有效引導學生走出心靈困境,走向陽光大道。這其中,家校必須要加強溝融與交流,才能夠為了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充分發揮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很多便利,也使得家校之間的溝通聯系變得更為快捷與方便。如,建立班級QQ群、班級博客,家校朋友圈等,家長能夠隨時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當學生遇到一些困難時,家長與學校一起溝通聯系,進行解決,形成關注的持續性,從而避免斷檔而導致學生的問題越加嚴重。當然,信息化、多元化背景下對青少年的教育也是挑戰,誘惑太多,初中生的人格素養尚未塑造成熟,家校合力的任務將更為艱巨。學校要利用一切手段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因素,營造積極合作的家校文化氛圍,讓家長認識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緊迫感,而不是放任自流。同時,學校清楚的認識到家庭就是學校不可或缺的資源,家校合力對學校、對學生的發展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挖掘家庭教育資源,把家校合力變成真正踐行中的合力,從而實現資源共享最優化,教育合力最大化。
總之,在大教育觀的視野下,農村初中學校教育的進步與社會、家庭互動合作進程是緊密相連的,良性的家校互動將對學校教育產生深遠影響。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家校互動,形成農村初中教育合力的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639
參考文獻
[1]伍茂華,農村初中家校互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12)
[2]韓金宏,農村教育家校互動的效果淺析[J]內蒙古教育,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