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芬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育中,閱讀與寫作屬于教學重難點,唯有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表達能力,才能更有利于學生信息的獲取與情感的抒發(fā)。由此可見,閱讀與寫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做好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才能夠保證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有效整合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逐步推進,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作為教學重難點,更應當充分認識到兩者相互依存的關系,因此將二者進行有效整合顯得尤為必要。然而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仍然有部分教師對閱讀與寫作教學實行分離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對兩者間的結合難以掌握,在寫作中自然無從下筆。鑒于此,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對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中展開有效整合進行策略探討,以期為教育同行提供參考借鑒。
一、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整合現(xiàn)狀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由于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分離,會導致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發(fā)展不均衡,造成“讀”與“寫”的單一偏重[1]。同時,在過去的閱讀教學中更看重讓學生對字詞句的意思進行理解,卻對文章寫作背景與情感講解不足,對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存在限制。殊不知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通過分析文字去實現(xiàn)對文章主旨的理解,然而現(xiàn)階段依舊有部分教師只顧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熟讀朗誦,并不關注對文章的深刻理解。此外,小學生的寫作需要完全基于自己對事物與情感的理解,才能夠賦予文字真情實感,但部分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僅僅對文章情感意境點到為止,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策略
1.引導閱讀,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需求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相對較多的課外時間,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這部分時間進行充分利用,進而展開閱讀教學。當然,這一時間段的閱讀教學并不一定要為課程教學服務,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由于小學生的自我辨別能力較弱,需要了解的知識多種多樣,所以可選擇的課外讀物更多,教師也應引導學生適當減少教輔書籍,多選擇文學性、自然科學等讀物進行閱讀,原因在于這類讀物不僅能能夠豐富學生的視野見聞,還能讓學生積累更多寫作素材,通過閱讀之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去寫讀后感,便能夠?qū)崿F(xiàn)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同步鍛煉與提升。
2.讀中仿寫,簡化小學生寫作難度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生的能力基礎與生活閱歷有所不同,所以教師需要在閱讀與寫作的整合教學中采取針對性的方法,實現(xiàn)因材施教。大量教學實踐表明,模仿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必經(jīng)途徑,而了教材中的課文是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選的,正是小學生進行仿寫的最佳范例,教師則應當以此為基礎,在閱讀中滲透仿寫,進而簡化學生的寫作難度[2]。
比如,在講解《荷花》這篇文章時,教會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去展開閱讀教學,將文章的意境以具象方式表達出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便可讓學生結合閱讀中所感悟到的情感以及文章中的優(yōu)美詞語,通過模仿作者描寫荷花的寫作手法去對其他植物進行描寫。又如,在展開《桂林山水》的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同樣的方式讓學生借鑒文章中對桂林山水的綠、靜、清的描寫手法,對閱兵儀式中陣列的快、齊、正等特點進行描寫;此外,還有學生仿照文章中的排比句式對父親的雙手展開描寫,進而表達出父親的偉大。如此一來,在閱讀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的滲透仿寫,能夠降低小學生的寫作難度,收獲不錯的效果。
3.深度解讀,引導學生領悟語言魅力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清楚教學發(fā)展性目標,所以要重視自身對文章的解讀,進而在課堂中去解決大部分學生的問題,而學生的問題歸根到底可總結為文章是如何寫作出來的,也即包括了文章文本形式與含義。因此,對文章進行深入解讀,不能夠只看表面的內(nèi)容信息,還需要對其語言形式進行深入探討。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才能夠?qū)ξ恼聝?nèi)容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同時,教師還需兼顧學生學習情況,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深刻領悟,從中掌握文章的寫作技巧[3]。
比如,在講解《我最好的老師》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便應當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對“一人一事”的文章架構表達特點進行解讀,從而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其他寫作手法兩點。比如文章中的“不用說,我們?nèi)細庹?。這算什么測驗?算哪門子老師?……”便體現(xiàn)出了真實情感以及幽默風趣的語言特點。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重點思考:“為什么作者在文章結尾不選用家人對教師的認可?”,經(jīng)過學生的認真思考之后,頓時領悟到作者從最初對老師的不理解,到后來對老師形象的堅決維護,清楚地表達出了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變化,而作者這樣的寫作技巧也能對學生自己的寫作提供參考借鑒。
4.激勵評價,發(fā)散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能夠?qū)W生的發(fā)散思維與想象力進行激發(fā),讓學生在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中去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則需要對學生進行激勵式教師。
比如,在講解《懷念母親》篇文章時,教師便可在閱讀中對文章中不同形式的母子情進行解答,然后指導學生進行親情文章的寫作,讓學生借鑒文章中的寫作方式,對“親情”這一概念進行升華,而教師對學生文章中的閃光點要表示鼓勵,其中不足要客觀指正,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逐步提升其寫作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已成為教學發(fā)展趨勢,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的必然需求。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在閱讀中去積累寫作素材以及豐富寫作技巧,進而在寫作中得以良好閱讀,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實現(xiàn)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表達能力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正陽.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新課程(小學),2011(3):46-46.
[2]潘虹.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J].都市家教月刊,2016(8):129-129.
[3]許金鳳,佟書良.關于如何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整合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49-50.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鄭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