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文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教學內容,其中無不表達著中華兒女身上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這也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需要汲取的重要養分。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使得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文章以小學語文教學為研究對象,重點探究如何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期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素養;提升策略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其中的傳統文化是一顆閃爍著奇光異彩的璀璨明珠,是它支撐著中華民族歷經千百年風雨而光彩依舊。因此,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培養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傳統文化,這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打好情感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滲透傳統文化。例如,在教學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時,其表達的是在重陽節這一天,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那么,教師除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中的深刻含義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讓學生懂得關愛家人。教師需要在講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通過點點滴滴的教學逐漸塑造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應當明確意識到傳統文化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影響,然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挖掘其中的傳統文化元素,發揮德育功能,從而促進學生的人格成長。
二、在傳統文化傳承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教師要認真挖掘這些教學資源,提高語文教材的使用程度。另外,教師還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讓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閱讀不斷汲取傳統文化的養分,形成深厚的文化積淀。
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時,課文寫的是英雄雨來在抗日戰爭時期同敵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教師可以從中找到很多傳統文化品質,如雨來為了拯救交通員,堅定不移地同敵人做斗爭,從中可以看出雨來堅定不移、寧死不屈的優秀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可以從雨來身上學習到什么?從而幫助學生明確雨來身上的各種優點。最后,教師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們的國家曾經經歷過非常艱難的時期,而我們之所以可以過上幸福生活,離不開像雨來這樣的英雄為祖國奮不顧身,我們要熱愛祖國,珍惜現有的一切。
三、在名著名篇和課程資源中汲取傳統文化精華
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教師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讓學生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更好地開展語文學習。因此,教師應當利用互聯網,盡可能地開發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資源,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傳統文化素養。在開發教學資源時,教師可以選擇名著名篇,如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分別介紹了不同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對于文化的深遠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歷史縮影,其中有很多細節值得學生深入學習。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劉備聯合孫權抵抗曹操,雙方在斗智斗勇的過程中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氣度和風采。諸葛孔明不僅足智多謀、有膽有識,還有容人之量。相比之下,周瑜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充分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嫉妒比自己更有才華的人。教師為學生講解這個故事以后,可以教導學生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謙虛、大度,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當然,四大名著本身的難度比較高,在進行知識拓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的認知水平。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要提前向學生介紹當時的時代背景,幫助學生梳理人物關系,然后再引導學生深度閱讀。
除了四大名著,類似于《弟子規》《論語》這樣的經典篇章,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提前學習,同時背誦一些其中經典的名言名句,讓學生從小就形成良好的品格。
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表達的是博愛的思想,教師可以教導學生要尊老愛幼,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怎樣才算是尊老愛幼?讓學生了解關于尊老愛幼的正確行為。
又如,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句話主要是教導學生要誠實守信,保證言行一致。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一些關于誠信的小故事,讓學生深刻地意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讓學生從小就做一個講誠信的人。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包含很多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教師應當充分挖掘這些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去吸收這些寶貴文化。同時,教師還應當充分利用課外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讓學生盡可能地去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