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河
摘 要:當今時代是科技不斷進步及信息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已很難適應時代的發展及人才培育的需求。如何將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活動融合起來,促進教學模式的轉變并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教師關注的話題。就小學數學這門基礎性的學科來說,傳統灌輸式、機械化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因而如何通過轉變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教師關注的話題。基于此,本文以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工作經驗為根本參考,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一番個人看法的闡述,以期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創設情境;生活化教學;講解難點
科技的進步及信息經濟的發展為教育教學活動的改進和創新提供了可能。以多媒體為代表的先進信息技術因其自身具有的較強表現力和感染力被應用于教學活動中,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青睞和認可。為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積極探究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策略,改變以往單一、固化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數學教學注入無限生機,使數學教學綻放出全新的光彩和魅力。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媒體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媒體情境法一直以來是教師比較青睞且樂于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它不僅是傳統情境的優化和升級,還在激發學生興趣、優化教學效果方面發揮著傳統教學情境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能夠將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以圖像、聲音、動畫等形式呈現出來,從而豐富學生的視覺、聽覺體驗,為高質量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例如,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為例,在課堂伊始環節,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段動畫視頻,視頻的大致內容是:阿凡提在街市上賣地毯時碰到地主巴依路過詢問地毯的價格。想到平時巴依對工人的苛責,阿凡提決定愚弄他一番,說到:“我這有分別是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兩種形狀的地毯,假設你能猜出它們哪塊面積大的話,我將兩塊地毯全都送給你;猜錯的話,你要出雙倍的價錢買地毯。”巴依不假思索地說到肯定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大。阿凡提則搖了搖頭,說巴依的回答是錯誤的。播放至此,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了視頻中提及的圖形,讓學生猜測這兩種圖形面積的大小。生動、形象的畫面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也趁機引入教學內容,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如此,便將學生的目光成功聚焦到了課堂中來,激發了學生對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了基礎。
二、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生活化教學,增強學生實踐能力
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體現在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密切的聯系。基于這一點,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生活化教學,為學生營造充滿生活氣息的學習氛圍,將縝密、嚴謹的數學教學變得通俗易懂,使學生能夠透過熟知的生活現象認識到數學知識本質,在貼近、融入生活的場景中對所學知識進行自由地運用,將數學這門學科的實用功能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例如,以“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容為例,完成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后,為了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小數及其加減法在生活中的運用,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超市購物的視頻,使學生直觀的認識到超市中的商品大都是以小數的形式呈現出來的,為學生營造出數學就在身邊的氛圍。然后就地取材,將學生的學習用品收集起來作為商品,用價簽以小數的形式為“商品”標上價格,讓學生分別扮演顧客和商家,進行商品買賣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對小數加減法及其運用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如此,便為學生營造了真實、生活化的場景和氛圍,激發了學生對課堂參與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使數學教學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提升。
三、運用信息技術講解難點知識,使教學過程化難為易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相對抽象、具有較強邏輯性的學科,對于認知力、理解力處于較低水平的小學生來說,學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數學學科中不乏一些難點知識,這些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反復講解、強調的知識點。盡管這些知識點在課堂上占用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學生在理解方面仍存在難題。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這些難點知識運用信息技術呈現出來,為學生搭建認知的框架,從而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不斷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以“認識圓錐”這部分內容為例,本課的難點知識是掌握圓錐各部分的特征,并正確認識圓錐的高。為了有效化解這一難點知識,增強學生對圓錐特征的認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圓錐的展開過程,使學生直觀的看到圓錐的側面是由扇形組成的。同時利用動態演示的形式展示圓錐的空間結構,將圓錐的頂點與底面圓心連接的過程展示出來,讓學生直觀、清晰地看到這就是圓錐的高所在,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如此,便為學生搭建了認知的框架、結構,增強了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降低了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難度,促進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又如,以“梯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為例,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認識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為了化解這一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兩個相同的梯形拼接到一起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從而根據已知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推導出梯形的面積,明白梯形面積公式中“二分之一”的由來,從而加深對梯形面積公式的理解和認識,輕松化解這一難點。如此,便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示了出來,增強了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優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使數學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先進的教育手段在教學活動中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在優化學生學習體驗,提高教學效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不斷轉變觀念,勇于打破傳統框架的束縛,積極探究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策略,為枯燥的數學教學注入無限生機與活力,為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付寶威.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1):140+142.
[2]闕群理.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