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心良
摘要:學困生是中小學教育教學中較為常見的群體,形成的原因錯綜復雜,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也有來自于家庭、社會、學校的原因。在正常數學的教學要求下,此類學生獨立完成數學學習和完成學習數學任務有一定的困難,導致數學成績越來越差,對此,教師應當加強對此類學生的重視,盡快使其轉化,跟上教學進度。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困生 成因 轉化策略
引言:
學困生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最常見的一種解釋就是對于在那些知識、能力、品格、方法等方面偏離常規進度的學生,學習潛力得不到充分的開發,往往不能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這就需要通過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措施或醫療措施給予補償和矯正的學生,對于這些學生,教師就需要著重從教育方面研究如何去轉換這一方面的學生。
一、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學科原因
數學具有抽象性、系統性并且應用廣泛等特點,在教學中學生如果不能掌握這些特點,可能會使學生的學習產生困難,數學往往是拋棄了客觀對象許多具體特征后獲得的,以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和數量的關系作為研究對象。抽象性要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要求更高,系統性要求新知識是建立在已學的知識基礎上的,如果前期學生所學內容沒有及時掌握,這樣就會造成知識斷鏈,那么接下來繼續學的數學自然而然就會越學越困難,數學的廣泛應用性又要求學生思維活躍,這樣才能應用所學到的知識從中舉一反三,解決形式多樣的問題。
2.自身原因
學困生往往都是些成績不好、學習態度也不端正,也有些是學習目的不明確的,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缺乏自信。這些學困生們普遍認為抽象性的概念以及定理的學習難度太大導致自我封閉,甚至還會感覺周邊的同學們還有老師會瞧不起自己,從而導致學困生的自卑心理,特別害怕接觸到老師,有問題也不敢問老師,最后導致什么都不會,前期也說了數學知識是一環扣一環的,只要有一環沒學好,那么后期數學成績就會面臨直線下降結果,學困生會逐漸感到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甚至開始自暴自棄,還有一些學生遇到特別麻煩的數學題就會開始退縮,這其實不僅僅是懶,也是缺乏了克服難題的一種表現,所以也需要教師去鼓勵他們,使他們去不斷敢于戰勝自我,挑戰自我。
3.家庭原因
在校教師要傾注心血在學困生上面,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到老師是在乎他的并沒有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忽略他,除了讓學生在班級中能夠得到足夠的尊重以外,還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對他的愛。
多與孩子的家長進行溝通,讓其對孩子多點關懷,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指責和體罰。很多農村孩子的家長,可能因為外出打工的原因,對于孩子的教育意識十分薄弱,對孩子就是不管不問,讓其放任自己,及時的和家長溝通并不是讓家長加強看管孩子,而是讓家長在潛移默化的改變中,讓孩子能感受到來自于父母的關心和愛護
二、轉化策略
1.給予學生信心
大部分學生的自卑心理是學習數學時的一道阻礙,絕大多數數學學困生都存在這種情況。因為學習成績差所以嚴重自卑,在課堂上也不敢回答問題,甚至不敢去找老師詢問題目解法,從而產生數學恐懼心理,缺乏自信。還有一種就是依賴心理,認為學習是為家長為老師學的,這樣實則體現了學生的學習目的是非常不明確的,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會特別依賴輔導老師,自主學習能力會因此變差。
所以這就要求老師對這些學生格外關注了,針對學生的的特點為學生定做個學習計劃,如果能給學生量身定做學習任務就更好了。另外,老師還要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積極的為學困生們能夠在課堂上提供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最后,老師要給學生做好知識點的歸納,指導學生要對錯題做好對的思路,合理的把知識的難易程度做好劃分,對學困生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2.教學上的改進
一個班級不僅僅有好學生還有學困生,所以教學設計和所采用的策略就特別考驗老師了,教師的教案就要不斷地創新了,要使內容呈現到知識點的突破一直到習題的設計都要合理且能兼顧好學生和學困生,這樣使好學生也有所發展,也在無形中保護了學困生,在布置作業時,也可以多出一個課堂批改部分,這樣也能及時對學困生進行輔導,這樣也能調動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有效的課堂教學,夸獎評價也能使學困生體驗到成功的感覺,學生在鼓勵下,越來越自信,對學習也會越來越感興趣,再也不畏懼數學這個科目,也不會唯唯諾諾,有問題就敢問老師,學困生也逐漸在數學的學習中漸漸的提起興趣,慢慢的數學成績也會隨之帶來持續性的提高。
轉變學困生也不是夸夸學生就夠了就能提高信心,輔導學生,轉變學困生需要的是持之以恒,老師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指導,做好課后的跟蹤反饋,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遺忘需要經常的查漏補缺,反復的訓練直到能正確的掌握,逐漸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困生雖然有這個信心了,也肯下功夫練了成績還總是提不高,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缺乏解題策略,對于題目所給出的信息沒有正確的認知,對于所學到的知識點無法做靈活運用,舉一反三,所以這也需要教師在制定計劃的同時,最好能告知學生解題思路以及題目所給出的信息量能進行一個怎樣的加工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所以教師還要加強指導學生,使其掌握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3.家校共同配合
雖然學校在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但是學校教育是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而且家庭教育還影響學生終生,所以家庭教育,在其中是起著很大的一部分作用的。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如果能跟家長做好溝通,能給孩子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家庭氛圍,孩子對于學習上也會有著積極向上的態度,家長的配合也促成了孩子性格和情感上的養成,促使孩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形成。
三、結束語
學困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群體,面對不同的學困生,教師還是要花點心思因材施教,不說把每個學生都教成天才至少的讓學生達到正常學生的水平,放棄是一種絕對的錯誤,可能對于一個班級來說放棄一個學生是沒什么,但是放棄一個學生與毀了一個家庭的希望無差,對于學生的家長來說是非常殘酷的,所以教師也應當負起責任,盡最大的努力,讓學困生們重拾信心,在家庭和學校的細心呵護下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張文霞. 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型的戰略分析[J].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14(06)
[2] 林志勇. 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探究[J]. 成才之路. 2019(08)
[3] 伍根代.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甘肅教育. 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