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
摘要: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結合新課改的理念,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在小組合作背景下,可以有效提高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效果。本文主要探究基于小組合作背景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從科學組建互促小組、設計歷史預習學案、創設歷史問題情境、進行科學總結與評價等,更好地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互助精神和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歷史;組建小組;學案;問題情境;總結和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各年級與各學科教學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和教學策略,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學習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1]。對于初中歷史學科而言,其中主要講述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基礎知識內容,其中含有大量的時間、人物、事件和歷史意義需要記憶,僅僅依靠有效的課堂時間由教師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無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能夠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獲得更完善的歷史知識。
一、科學組建互促小組
基于小組合作背景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首先需要做好基礎工作,即先科學組建互促小組,在此基礎上才能為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做好充分地準備[4]。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班級學生歷史基礎、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將班級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并將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均勻地分配到5個左右的小組中,這種小組能夠起到優勢與劣勢互補的作用,更好地促進歷史成績較好的學生帶動歷史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學習,進而為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讓分配方式更加科學與合理,教師可以結合已學的歷史知識設計一套測試卷,根據這套測試卷的成績和以往的歷史成績進行分組。
二、設計歷史預習學案
在科學組建互促小組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結合新授歷史課程設計預習學案,將這些學案提前發放給各個學習小組,以此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課前自主預習、課前小組探討,從而為其課堂學習打基礎,節省歷史課堂教學時間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歷史預習學案的內容,教師應該結合歷史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和教學目標,融入以下內容:一是歷史課程基礎知識,包括歷史背景資料、歷史演化過程、歷史意義等的填空題和簡單題;二是重點與難點知識的點撥和指導,出示思維導圖和展示相關文本的記憶方法;三是知識拓展和基礎練習題,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更豐富的歷史內容,而且還能夠鞏固課程的基礎知識[1]。
例如,在初中歷史《大變革的時代》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本課的主要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歷史基礎,設計歷史預習學案,在歷史學案中可以融入以下相關內容:一是戰國時期的區域地圖,鐵器和牛耕的圖片,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俯瞰圖等;二是展示春秋戰國時期手工業和商業的代表城市和代表作;三是列出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歷史意義的填空題;四是提出簡答問題,比如:大變革的時代經濟繁榮的原因?我國封建社會是如何形成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社會變革有什么作用?四是列出一些春秋戰國時期其他國家變法的內容,比如商鞅變法等,并提出問題:為什么只有商鞅變法讓秦國走向了富強并統一了六國?教師可以將此預習學案下發給各小組,以此輔助各小組合作學習。
三、創設歷史問題情境
在各小組學生借助歷史預習學案深入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利用多媒體創設歷史問題情境,從而引導各小組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教師應該結合歷史課程內容引入豐富的圖片、視頻、文本資源,并展示在多媒體教學課件上,以此為基礎提出問題讓各小組進行深入探究,從而讓他們在探究中掌握本課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2]。
例如,在《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以下內容以此創設生動的情境:一是展示葡萄、石榴、西瓜、各類干果、絲綢、茶葉和鐵器等;二是展示西漢政區圖、絲綢之路路線圖和現代中國“一帶一路”路線圖等;三是播放紀錄片《河西走廊》的相關片段;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出以下類似問題:上述農作物和其他物產中,哪些是中原物產、哪些是西域物產?古代絲綢之路與現代“一帶一路”有怎樣的關系?西漢政府開通絲綢之路、設立西域都護府具有怎樣的歷史意義?通過創設這些歷史問題情境,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索的興趣、更好地促進各小組探討、交流與合作等。
四、進行科學總結與評價
在各小組學習和探討之后,教師應該讓各小組派出學生代表上臺展示,述說本組的學習成果,教師應該根據各小組的成果展示進行科學總結,講解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內容,展示參考答案等;并根據各小組的回答情況進行評價,多采用鼓勵性的評價方式評價各個小組,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更好地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3]。
例如,在活動課《秦始皇功過的辯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各小組的展示情況,從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對秦始皇的功與過進行總體評價,并運用運動和發展的眼光,對比對當時的影響、對此后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等進行評述,展示一些史學家的相關評價,從而完善本課教學;并且分析各小組在辯論中的表現情況,評價各個小組和學生說的好的地方和不足之處,并給出建設性的意見,鼓勵各小組的學生再接再厲、積極進取,更好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自信心。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小組合作背景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應該在深入分析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初中歷史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組建互促小組、設計歷史預習學案、創設歷史問題情境、進行科學總結與評價等,構建出完善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更好地落實新課改的理念,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歷史與合作學習歷史。
參考文獻
[1]陳文杰. 淺談初中歷史小組合作學習下的高效課堂[J]. 考試周刊, 2016(46):137-137.
[2]黃運興. 探討如何運用小組合作方式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J]. 課程教育研究, 2015(5).
[3]王紅.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研究(上旬刊), 2018, 491(11):103-104.
[4]周紅貝. 關于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的研究[J]. 新課程·中旬, 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