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火章
摘 要:隨著我國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下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目標做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那就是培養以核心素養為主的數學學科能力,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其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及落實方法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希望通過本文的閱讀,能夠給小學數學教學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啟發。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基本路徑
引言:
對于小學階段的教育來講,小學數學教學始終被認為是一個重難點,這是因為數學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相對抽象,理解和掌握起來難度較大,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強調填鴨式的題海戰術,多為對知識點和例題的反復背誦,對學生的思維和解題能力提升不大,出現了很多能力與成績不匹配的情況,為今后難度更大的數學甚至其他學科的學習埋下了一定的隱患。
一、小學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所謂的學科核心素養,不僅局限于數學教學領域,是一種在學科學習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對于該學科學習的幫助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核心素養四個字中,核心表示了其對于該學科的重要程度和學科本質,素養則是一種包含能力、態度、思維的綜合體,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所謂的小學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在數學的兩大分支——幾何和代數領域內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詳細來說則可以歸結為代數領域的運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幾何領域的空間思維和模型搭建能力以及二者綜合之下的數形結合能力與抽象分析能力
二、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的對策分析
(一)對于不同方面的核心素養的培育,應該有不同的側重
對于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來說,可以簡單地概括成是思維和能力,但是在實際的培育過程中,由于數學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知識的交叉性和結合性十分緊密的學科,雖然大體上可以分成代數和幾何,但是代數又分成了數學運算和概率統計,幾何分成了立體幾何和平面幾何,不同的模塊之下所需要的核心素養也不相同,雖然同為數學知識,他們之間在本質上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在對小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育時,應該有所側重,培養空間思維能力就要讓學生多見識和熟悉各種圖形,最為簡單的例子就是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問題,需要借助輔助線將圖形分成多個規則圖形,分割的方法有很多,每個人的空間想象能力決定了他們的分割方式,也決定了解題的難易程度,讓學生熟練地了解每一個基礎的規則圖形的特點,則便于提升他們的空間思維和想象能力。
(二)注重綜合性,讓核心素養不孤立
上文提到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一項綜合了多方面能力和思想的學科學習關鍵,對于每一項能力的訓練應該是具有側重性的,但是考慮到核心素養的思維體系的建立,最終的學科核心素養應該是綜合性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數形結合理論,將空間的思維能力和數學的運算能力、條件的推理能力進行結合,綜合性的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真正地掌握。
再比如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道例題,小狗跑150米用了兩分鐘,小豬跑100米用了兩分鐘,小貓跑150米用了一分半,問他們三個誰更快,這道題的提問在我們看來非常簡單,只需要用距離除以時間就能得到單位時間內三只動物移動的距離,即速度,通過比較速度直接就能得到三只動物的快慢排序,但是我們知道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還沒有接觸到除法的學習,因此求速度直接比較是不可取的,但是我們可以進行間接的比對,小狗和小豬在時間一樣的情況下,小狗跑得更遠,證明小狗更快,而小狗和小貓跑了同樣的距離,小貓用的時間更短,所以他們的速度排序應該是小貓>小狗>小豬。在這個過程中,是利用了對比分析和空間想象代替了數學運算,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強化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解題能力,提升其核心素養。
(三)學科的核心素養應能夠幫助學習新的知識
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接下來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過程中,也應該鼓勵學生利用所學到的相關知識對新的知識進行關聯和探索。做到學以致用,在反復的練習中徹底掌握核心素養。
例如當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運算的基本法則和原理之后,讓學生利用學習加法的過程中所學到的解題思路和分析問題的邏輯思維進行乘法學習的預習,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真正地脫離束縛,完全掌握。
結束語:
總之,數學的核心素養主要就是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解題思路和邏輯思維能力,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培養核心素養,建立數學觀念和思維,能夠幫助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對于廣大教學工作者來講,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曹培英.小學數學課程核心詞演變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小學數學教師,2016(11):51-52.
[2]曹培英.從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育人價值看數學基本思想[J].課程·教材·教法,2016(8):63-64.
[3]王永春.數學廣角的價值取向和教學建議[J].小學教學:數學版,2019(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