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穎
摘 要:語文閱讀能力是小學生學習語文時必要的技能之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語文知識,還可以加強學生對于語文教材內容的理解和學習。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關鍵所在,更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積極合理地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培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目的就是調動學生語文閱讀的主動性。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閱讀,進而深入理解語文文章的含義,逐漸積累大量的語言文化知識,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學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中,最好的老師是興趣。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涉及面很廣泛,不僅富含高尚的精神文明也充滿偉大的人生哲理,而語文教材中課文的類型都有很多不同的風格,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利用教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1]。語文課本有很多文章都是很好的閱讀材料。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和學習能力,設計合理、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科學地利用課本資源開展教學,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提升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之中。
例如,在學習《精衛填海》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想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用多媒體播放精衛填海動畫視頻,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欲望讀下去。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略讀,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出現的含義豐富的語句,引導學生細細品讀,最終完全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合理使用教材,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出來,閱讀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老師要結合課本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閱讀技巧,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多種有趣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風格,使學生對語文閱讀保持不斷的熱情和興趣[2]。同時,老師也要注重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擁有清晰的思路與良好的閱讀方式,快速理解所讀的文章,促進自身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情景對話、小組合作等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積極優化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之中,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培養。
例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時,老師可以開展合作學習的方法,課前讓學生搜集周恩來總理的資料,課堂上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讀書的作用。周總理是每個學生學習的榜樣,經過討論,學生就會明白周總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學習中盡可能地多讀書。學生讀的書多了,閱讀能力就會得到培養和提升,就能實現更好地發展。
三、開展語文閱讀活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至關重要,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積累語言文化知識的習慣,豐富學生閱讀活動,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發展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讀本,為更好地閱讀積累經驗和方法,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過程中拓寬知識面,進而增強閱讀效果。小學語文閱讀活動有很多,比如課前三分鐘演講、講故事等,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組織演講比賽、詩歌朗誦大賽等,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不同的閱讀活動中發現不足,積累經驗,培養自身閱讀能力。
例如,語文課前,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演講內容由學生自己決定,可以是一個成語故事,也可以是學生自己身邊發生或者經歷過的事,還可以是一首詩歌或者名言等。學生為了能夠更出色地完成演講,就會加強對語文知識的積累,豐富自己的閱讀教材,增加自己課外閱讀的時間,從而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基于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采用合適的方式,努力打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將知識更直觀地呈現給學生,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學到盡可能多的語文知識,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加孜拉·阿都拜.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文淵(中學版),2019,(2):110.
[2]胡壯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文教資料,2017,0(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