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勇
摘? 要:一直以來,物理都是高中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學生學習物理不但能夠掌握物理知識,還能夠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物理本身是一門難度較大的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它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物理知識的應用體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夠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起到很大幫助。但是就目前高中物理教學而言,仍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教師即便準備了很多有用的課程,也無法更好地發揮出來,所以解決學生學習能力問題至關重要。因此,本文針對問題,探討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制定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任務
在很多時候,人的前進方向,往往是由設定的目標決定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更為科學的學習目標,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但在這一期間,要注意目標設定的合理性,考慮好每一名學生的差異性,制定符合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目標。
例如,在每次考試后,教師可以讓班級里分數比較好的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以及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好學生的目標和方法是值得借鑒的。同樣,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相互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目標。此外,在學習“閉合電路歐姆定律”這個知識點時,教師便可以根據教學任務的需求,給學生制定預習電源與閉合電路的目標,讓學生先行學習知識,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課后作業上,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分層次的作業。在作業中,教師設定必答題和選答題。其中必答題是根據基礎知識制定的,更容易回答,意在讓學生對知識有所回顧。而選答題則是有一些難度的,意在讓學生通過選答題深入了解知識,從而達到更有效地學習。
二、指導學生預習,為學生學習打好基礎
在高中物理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預習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傳統教學中,多為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帶領學生們探究問題。但是這個過程中,學生只是跟著教師走,自己的思考能力沒有得到鍛煉。而預習則是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能量守恒定律”這個知識點前,教師在設定了教學目標后,便可以給學生們留下一個預習的作業。學生們根據教師設定的目標,自行預習,待第二天上課時,教師對其進行提問。期間,教師的提問不要太難,主要是考查一些基礎知識和目標內的知識,看一看學生的回答情況。而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是有某個問題,是學生們回答不好的。那么,教師便可以以此為重點展開教學了,更有效地為學生們答疑解惑。
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不可否認的是高中物理知識本身具有較大的難度,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復雜。同時,知識點的復雜往往是與繁瑣的教學方式并存的。因為知識點復雜,教師只能更詳細地講解,課堂中,課堂下爭分奪秒。但是這種過于追求效率的方式往往會起到反作用,學生們不但掌握不好知識,還會出現排斥心理,更加不利于知識的理解了。因此,教師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為學生們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例如,在學習“重力勢能”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們播放一段“跳高運動”或是“雪崩場景”的視頻。一來,多媒體視頻能夠同時通過畫面、聲音與文字來進行教學,相比傳統教師言傳身教的方式,更有吸引力,學生體驗也更豐富。二來,這種結合生活的方式,將知識點更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也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和學習體驗,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
四、采用小組合作模式,培養學生學習探究能力
承接前文中所談到的物理知識過于困難的現象,教師可以發揮集體的力量,讓學生們相互交流、相互探討、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學習,并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
例如,在學習物理知識時,物理模具的搭建是非常很重要的。那么,教師便可以對學生們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搭建物理模具。在過程中,學生們相互交流、共同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課堂氛圍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而在學生們討論完畢后,教師在通過演示實驗,與學生的結果相對比,幫助學生們找到問題所在。此外,除了課堂上的探究外,教師也可以成立學習小組,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們在課后也可以進行交流,共同學習。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制定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任務、指導學生預習,為學生學習打好基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以及采用小組合作模式,培養學生學習探究能力等方式來達到教學目的。意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針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性,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得到進步,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向鋒.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4):43-43.
[2]韓友慶. 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策略初探[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0):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