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芹
摘? 要:音樂是人類精神文化的本體象征,音樂的創造植根于千百年傳統文化的精神中,是人們情操格調與藝術品質的一種體現。素質教育下的音樂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旨在于通過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與人文精神,使之形成積極的生活與學習態度。然而應試教育背景下的音樂教學普遍不受重視,大部分教師僅把音樂教學當做幫助學生放松身心的一門輔助課程,并沒有將培養他們的音樂素養落實在實際教學中,致使其藝術審美能力難以得到提升。據此,初中音樂教師應及時優化教學形式與內容,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他們逐漸成為藝術素養與審美能力兼具的復合型人才,以此來充分提升初中音樂教學的現實價值。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鑒賞;激發學生
一、以激發學生感官體驗為切入點,充分感受音樂的曼妙與迤邐
初中生的思維形式偏向于視聽感官的形象思維,音樂的節奏與韻律是他們接觸音樂時最直接的感受,這便意味著音樂鑒賞應以激發其感官體驗為切入點。即從樂曲的旋律入手,讓學生通過感受旋律的曼妙迤邐來初步體會音樂的主基調。由此出發,教師在引導學生賞析音樂內涵時,需先讓他們聆聽音樂旋律的悠揚與律動、品析音樂節奏的轉折與變更,由此來使之在或高漲、或悲戚、或平緩的音樂韻律中對音樂表達的情緒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讓其對音樂的情感內涵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學習《獵人合唱》這首歌曲時,筆者便引導學生從歌曲旋律與詞作兩方面賞析樂曲基調,此曲是歌劇《自由射手》第三幕接近全劇結束的一首男聲合唱曲,歌曲的整體節奏生動活躍,旋律奔放流暢,生動地描繪了獵人的颯爽英姿,構建出一幅豪放、熱情、粗狂且歡快的狩獵場景。歌詞部分則真切地表現出獵人們勇敢堅毅的豪爽性格以及他們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可以使學生在產生情感共鳴的基礎上對樂曲情感形成初步認知。學生通過解讀歌詞內容與感受歌曲旋律可以明確這首歌曲的演唱情緒,這時再進行演唱學習,不僅可以加深他們對歌曲的印象,還能讓其更精準地把控演唱節奏與力度,切實有利于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
二、以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為發力點,深入剖析音樂的意蘊與內涵
音樂是一門藝術性與人文性兼具的學科,它的作用不僅體現在幫助人們舒緩心情、陶冶情操上,還可表現在抒發情感、表達思想上。聽眾可以透過音樂的節奏、內容與靈感起源剖析出作者藏匿于旋律中的內涵意蘊,進而更全面地理解音樂主旨。因此,分析音樂的思想情感也是鑒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這也是目前初中音樂教學中普遍缺失的一項內容。鑒于此,教師應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為鑒賞教學的發力點,通過融入創作背景、相關文化等內容來增強他們的人文認知,從而使之在文化解讀的輔助下深入理解音樂的情感與內涵。
如在賞析《第五(命運)交響曲》這首交響樂時,筆者便通過為學生普及創作背景來增強他們對音樂的情感認同。貝多芬在開始構思并動筆寫這首曲子時,耳聾已經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且他的戀人也因為門第原因離開了他。一系列的精神打擊使貝多芬處于絕望之中,然而他并沒有選擇沉溺于絕望當中,這首《命運》便是他對生活中苦難與不幸的抗爭與對成功與幸福的希望。學生結合創作背景與作者生平去理解音樂,可以使他們更真切地理解樂曲所表達的“勇于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與命運搏斗的意志和精神”的思想情感。
三、以提升學生理性體驗為拓展點,初步分析音樂的規律與結構
理性體驗是指學生能在課程學習中通過分析樂理知識,初步掌握分析音樂規律與結構的能力,并在這個基礎上對音樂形象形成更加客觀的理解。由于樂理知識的專業性較強,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無需讓學生完全掌握這些復雜知識,教師只需在鑒賞教學中為他們普及一些樂器音色與音質的相關知識,便可使其更準確地分辨出聲音的高低、曲調的轉折對音樂旋律起到了哪些優化作用,從而使之在感官、情感與理性的綜合體驗中全面提升自身音樂鑒賞能力。
如在學習《沃爾塔瓦河》這首交響樂時,筆者根據演奏樂器的變更將樂曲分為六部分,樂曲伊始以長笛和單簧管演奏,悠揚溫暖的音色裹攜著山澗清泉歡悅地向前流淌。隨后小提琴與豎琴的加入使音質變得清脆飽滿,增添了音樂的寬廣感和律動性。這時小號與圓號演奏出了圓舞曲,構成了捷克民間舞曲波爾卡的樂聲,以若即若離的力度表現出村莊與河水的相互依存。接下來豎琴撥響、長笛與單簧管起伏波動,圓號以極其微弱的力度演奏,儼然是夜晚靜謐的場景。在高潮部分銅管樂器和定音鼓的加入將氛圍推入了緊張的極致。最后音樂驟然明亮,小調轉為大調,象征著河水滿載喜悅的向前奔騰。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簡單的樂理知識,可以使他們更準確地理解原本繁雜龐大的交響樂曲。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音樂教學應突出綜合素養的培養,以期使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情感體驗意識與文化理解能力都得到實質性提升。培養初中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不僅能夠使他們豐富情感、陶冶情操,還能促進其文化底蘊與藝術素養的共同提升,對健全其心性與品質切實存在積極意義。為此,初中音樂教師可從感官體驗、情感體驗與理性體驗三方面入手展開鑒賞教學,以促使學生逐漸具備從各個角度解讀音樂作品的能力,從而使之藝術素養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狀態。
參考文獻:
[1]朱亞敏. 論初中音樂樂感及音樂鑒賞教學[J]. 旅游縱覽(下半月),2012(10):177.
[2]李靜;. 探析初中音樂樂感及音樂鑒賞教學[C]// 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 0.
[3]蘇星琴. 對初中音樂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 新課程學習(中),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