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靜
摘 ?要:本文中的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不只是讓學生了解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綜合利用各種條件,提升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能力。本文重點從實踐教學、游戲教學以及生活化教學進行闡釋,旨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存在過分注重教學形式,忽視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狀況。有些教師錯將活躍性的課堂,作為評價教學好壞的唯一標準。針對這種狀況,小學數學教師應轉變原有的錯誤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創設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增強他們創造性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一、以實踐教學為著力點,提升知識探究力
實踐教學法的優勢在于讓學生在可觀可感的實踐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讓學生體驗到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就感,增強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應選擇難易適度內容,從而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提升整體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講授《圓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并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適時地指引,增強他們數學學習的興趣,并讓學生享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簡要介紹。第一方面,創設實踐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操場上,并創設如下的實踐問題:我們在不遠處放一只小熊,而你們每人手中會拿三個套環,負責套小熊。但是問題來了,我們應站成什么樣的隊伍,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同時加入到套小熊的游戲中呢?第二方面,講授圓的知識。教師啟發性地對學生說:“你們可以從本節課所講的內容進行分析!”學生受到教師話語的吸引,因而全身心投入到圓的認識的學習中。在大部分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詢問。小冉積極地舉手說:“我們可以將本班級的隊伍排成一個圓形,并將小熊放到圓形的中央。這個利用的是圓心到四周距離相等的知識。”小學數學教師以實踐教學為著眼點,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小學數學課堂,增強數學教學的高效性,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二、以游戲教學為切入點,增強教學有效性
游戲的魅力之處在于讓人們靈活運用不變的規則,應對多變性的情境,提升思維的活躍性,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授課,并適時地講授相應的游戲技巧,并將數學展示融入到游戲技巧中,讓學生在反復游戲的過程中,掌握游戲技巧,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講授“四則運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小蝌蚪找媽媽》作為游戲背景,激發學生的游戲熱情。在此主要講授游戲教學的簡單過程。首先,講授四則運算知識。為了提升運算教學效率,教師主要從計算簡便性入手,即讓學生掌握以下三個算式:25x4;125x8;15x4等式子。其次,創設游戲規則。教師創設如下的游戲規則:學生每答對一題,則代表自己的蝌蚪會增長一倍,假設連續答對5道題,則代表自己的蝌蚪長成青蛙,游戲獲得成功。最后,展示游戲片斷。教師在此作簡要介紹:小陳面臨如下的問題:125x(17+19)。她迅速地答道:“4500!”小陳最終獲取了游戲的勝利。教師詢問小陳:“為什么你可以迅速地算出這道題的答案呢?”小陳說:“125x(17+19)=125x36=125x4x9=500x9!”教師運用游戲教學法,讓學生更為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三、以生活教學為突破口,提高知識運用力
知識是對生活常識的高度概括,同時也來自于生活。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重構建與學生生活的連接,調動他們的生活體驗,增強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從而獲得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三角形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三角形穩定性這部分知識后,設計如下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問題如下:老奶奶的凳子總是來來回回地晃動,你能運用三角形的穩定性,為老奶奶解決問題嗎?與此同時,教師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你們可以嘗試在這個凳子上制作一個直角三角形!”在大部分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提問。小燕積極地舉手說:“我們在晃動的凳子腿兒與板凳之間制作一個三角形,使得整個凳子不發生晃動。”小學數學教師運用生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數學教學,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增強他們數學思維的方向性,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了,提升學生知識運用的靈活性。
總而言之,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地構建具有趣味性、時效性、以及操作性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并根據數學知識的難易程度,靈活地調整教學策略以及引導方式,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數學學習規律,建立數學學習信心,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范勇.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8(15).
[2]易東華.如何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西部素質教育.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