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猜猜
摘要:隨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采用“線上”+“線下”兩種混合模式開展教育教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院校接受。筆者通過總結目前高職院校鋼琴教學的現狀,分析“線上”+“線下”整合的教學模式在高職鋼琴教育教學中的優勢,探索適合高職學生的新型鋼琴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
關鍵詞:高職鋼琴;“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的院校和學科采用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式。將線下課堂教學和線上互聯網學習兩種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新型學習方式逐漸被應用到高職教育教學中,并且逐漸的滲入到各個學科之中,高職院校的鋼琴課程在這個浪潮中正經歷著新的發展和變化。“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和高職鋼琴課程相結合能有效的整合兩者的優勢,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自主練習和自我構建的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獲得更高效的教學成果。
二、高職院校鋼琴教學現狀
隨著國家的發展和強大,對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斷的提高。因此高職高專類院校出現了進一步的擴招,人數和規模上在不斷擴大。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擴招,從而出現了學生基礎水平差距較大,生源質量良莠不齊的現狀。高職院校鋼琴專業的學生或開設鋼琴課程的學生,他們的專業技能總體出現下降趨勢,部分學生在畢業時連最基本的技能都沒有掌握。
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有限。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師從學歷水平和綜合素養較本科院校來說較低,教師團隊的更新速度和新鮮血液的注入也較緩慢,教師任教后參加的培訓學習也較少,對不斷更新和發展的現代鋼琴新型技巧和教學模式也接觸不多。還存在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凸顯自我的水平,給學生制定了較高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完成難度系數較高的曲目彈奏,忽略了高職學生既定教學要求。在當前多元文化背景和現代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提升高職院校教師教育效果和學生專業綜合實力迫在眉睫。
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設備不健全。基礎專業設備的短缺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教學過程中選用的教材實用性不強,偏向理論,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熱情和激情,久而久之便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混合教學模式中的鋼琴教學
(一)必要性分析
目前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是00后,他們處在新時代,從小就接觸電子產品,對現代化設備并不陌生,反而興趣盎然,作為年輕一代的他們對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較快。報考鋼琴專業有志成為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學生對音樂有較高的興趣,但是他們基礎不是特別扎實。“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和高職鋼琴課程相結合能有效的整合兩者的優勢,既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引導、及時監控的作用,又能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增加社會動態熱點信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激情,從而培養學生自主練習和自我構建的習慣,提高他們的音樂綜合素養。
(二)優勢分析
傳統的課堂主要采用班級授課制的形式開展教學,在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時間,由固定的教師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模式容易受到時空的限制,學生從課堂中獲取的信息有限,教學過程中僅有的時間大都是教師在講解,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較少,練習量與培養目標差距較大,練習時間嚴重不足。采用線上線下兩種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能較好的彌補傳統課堂講授過多,練習不足的劣勢;利用計算機網絡不僅能為師生提供大量有效的學習資源和網絡學習平臺,還能延展學生學習的廣度和寬度。
線上線下兩種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獲取大量的資源,根據所授班級學生的特點,適當的增刪學習內容,采用新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授課的形式也可采用現代化的方式如慕課,二維碼生成的微課等,使學生高效快捷的獲取信息資源,獲取鋼琴課堂中的專業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學生不僅可以在班級里學習知識,他們可隨時隨地的利用網絡平臺學習,可選用與鋼琴教學緊密相聯系的APP學習軟件,也可采用百度網盤等豐富的網絡資源寶庫。同時學生的學習可不僅局限于教師提供的有關鋼琴專業知識的線上網絡資源,也可根據自我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相應學習模塊和平臺,還可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平臺開展自我學習。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只要教師把學習資料上傳至共享資源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自我學習,同時學生若覺得自我基礎較好可進一步選擇挑戰度較高的任務和內容。在線下課堂中學生也可充分表達自我的感受,參與互動和交流。混合的教學模式也注重師生在線上的交流和評價,有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習解答疑問,強調學習中的重難點。
(三)構建混合教學模式中的鋼琴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線上網絡教學和線下鋼琴練習指導相結合的形式要注重培養學生自彈自唱和即興伴奏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編制出一套完整的教學計劃,采用混合的教學模式完成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環節。課前準備主要指的是鋼琴練習前的準備和優秀曲目的欣賞。教師可根據本章課程的的重難點撰寫詳細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羅列出適合學生欣賞的優秀曲目,通過計算機網絡平臺發布給學生,學習的資料形式可根據學生特點和學校現狀采用音頻、視頻等方式。學生需要按要求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一是自主學習材料,了解本章學習內容的重難點;二是打卡完成欣賞優秀曲目,并利用相關軟件進行線上模擬練習,同時將自己練習的結果上傳至資料庫,供教師評閱或師生間相互討論交流。良好的課前準備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也能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習慣。
課堂教學環節。在上課之前學生完成了基本知識的學習和優秀曲目的欣賞基本環節,課堂之上教師可將重點列為對學生課前任務的檢查、討論交流幫助學生在演奏過程中進行創作和體會獨特感受。教師首先可講解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曲目,強調其中包含的演奏技巧和特點;其次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兩份學生練習作業來點評,指出練習中存在的問題,交流討論解決的方法和改善的技巧。學生之間可分小組進行專項的練習,小組之間通過互相學習和評價選出最佳的一組并進行課堂展示。
課后拓展環節。教師可將課堂中呈現的主要問題進一步分析和講解,上傳講解資料,以便學生進一步的鞏固。并要求學生根據課堂所學內容進一步欣賞優秀曲目和再次練習曲目并上傳網絡平臺。教師選取得分較高的作業分享給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任晉雯.多元文化語境下高職鋼琴教學模式的探究[J].藝術評鑒,2019(14):110-111.
[2]張佑春,徐濤,朱煉.高職院校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9(01):103-107.
[3]李特,龐潔.淺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論壇,2017(07):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