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季紅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雖然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但是其劣勢也非常明顯,這說明播音主持人需要摒棄人工智能的劣勢,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如大數據處理能力、高效便捷的全天候工作效率等,與自身獨有的藝術審美能力、主持風格、情感溫度等人文情懷相結合,助推人工智能技術在播音主持行業的應用,為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帶來創新,適應時代潮流,迎合新媒體、全媒體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人工智能技術;播音主持;應用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技術開始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短短幾年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顯現出井噴式的爆發態勢,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沖擊,都在尋求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以促進行業變革與創新。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即智能語音技術,在社會各界的應用十分廣泛,它對播音主持專業和行業的沖擊與影響是非常顯著的,不僅促進了媒體的變革,還形成了新的媒介傳播方式,改變了目前播音主持的創作方式。網絡虛擬主持人、智能化語音播報等的出現,都是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的具體應用,而人工智能技術的情感化也是未來播音主持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人工智能技術條件下的播音主持
在人工智能(AI)發展越來越快的今天,部分行業已經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特別是較為簡單的重復性工作,例如,打字員、電話銷售員等,電話銷售員向客戶撥打的每一通電話闡述的內容相同,打字員無須調動腦筋只需要將文本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即可,這類重復性的工作現在被人工智能漸漸取代。播音主持行業相較于打字員、電話銷售員發展時間較短,面對人工智能的來襲也對自己的發展有所擔憂。播音主持行業以語言傳播為主要形式,對于語言的表達、技巧等存在諸多要求,例如,吐字清晰、準確規范、轉換自如等。但人工智能也能夠輕易達到上述要求,甚至較真實播音主持更能避免出錯,而且僅通過輸入程序就可以做到。Erica是當代國際社會具備最先進人工語言系統的仿真人工智能機器人,在本年度它會成為日本新聞主持人。因為具備人工語言系統,Erica不但可以閱讀新聞,還能夠識別聲音符號,進而對人進行辨析,知道具體的提問者。Erica不僅能夠作為主持人,還能夠作為播音員。此外,在日本就一度使用機器人播報早間新聞與天氣預報,獲得了很大成功。人工智能對聲音的處理也趨于完美,且還在不斷提升。我國“時代之音”通過人工智能重現了李易老師的聲音,令當代播音主持感慨萬千,人工智能完全能夠實現對經典的重現,仿真聲音。
二、人工智能技術在播音主持行業中的應用
1、智能語音技術。智能語音技術,又可稱為語音識別技術,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研究領域。發展至今,智能語音技術通過與機器學習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相互結合,可以實現對非特定人群的語音識別,辨識的精確度高達百分之九十八,對于特定人群的識別精準度會更高。如今的智能語音技術已經可以為播音主持實現語音文字轉換的應用要求,同時也為語音合成、語音測評以及智能翻譯等實際應用打下了基礎。所謂的語音合成技術,就是將文字信息轉換為可以聽懂的語音信號,高效率、標準化、低成本的語音合成技術使得智能語音播報成為人工智能技術在播音主持中的主要應用場景。例如央視新聞客戶端推出的智能語音播報技術,可以讓用戶實現隨時隨地“聽新聞”。對于語音合成技術進行一些特殊化的處理便可以得到個性化的語音合成技術。例如在電視紀錄片《創新中國》中,利用語音合成技術進行了一些特殊化的處理,使得已逝的著名配音藝術家李易的聲音得以重現。人的個性化聲音的合成需要在語音合成的基礎上,通過對某個人的聲音片段進行提取,對字與字之間的黏合度、語句的連停變化等進行算法層面的特殊優化處理,從而使得語言合成變得特殊化。語音測評技術就是使用機器進行語言水平的測試評價。當機器能夠“聽懂”人的語言后,通過設計相應的測評系統便可以使機器成為一名“語言測評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習者在閉環式學習環境中不斷鍛煉并得到提高。語音測評技術對于播音主持的學習和語言水平的鍛煉有著極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應用于很多的其他生活和工作場景中。
2、虛擬主持人技術。虛擬主持人是數字技術處理通過廣播、網絡等通信傳媒與受眾形成交互的仿真人形象。一般可分為三種:基于關鍵幀動畫的虛擬主持人、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虛擬主持人和基于跟蹤設備的實時虛擬主持人。在目前的一些節目中,已經可以實現由虛擬主持人直接代替主持人主持節目,是虛擬主持人的新的表現形式。從某種角度講,虛擬主持人是對播音主持方式的拓展和補充,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完善使得虛擬主持人的信息檢索搜集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從而具備了一定的“反應”能力,將虛擬主持人應用于一些節目中,或者輔助于真人主持人,可以將播音主持工作更好地完成。虛擬主持人是播音主持應用領域的一種新形態,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這在給播音主持行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使得播音主持工作者可以有動力創新、去創作。
3、情感機器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使得機器從某些方面表現出智能,如人類語言、動作等方面,但是,要使機器能夠模仿出人類的情感仍然是一個非常巨大的難題。情感機器人需要涉及的技術更多更復雜,若將情感機器人應用于播音主持行業必將會對此行業產生極大的影響。情感機器人與虛擬主持人相似但有不同之處,目前的虛擬主持人多為虛擬場景投射,而未來的情感機器人將配備智能的實體硬件,從而使得機器人不僅僅能夠模仿人類的情感,同時以實體的形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情感機器人是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媒介創新的綜合產物,其應用必將推動產業的升級和理念的更新。
時代的變革、技術的革新,是一個摧枯拉朽的過程。人工智能的崛起,重新梳理著人類的生產關系,諸多行業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但也會有新的機會在快速變化之間產生。人工智能的發展會給播音主持行業帶來挑戰,但也會帶來行業的新一輪發展。充分認識人工智能,了解人工智能對播音主持行業產生的影響,才是每一個從業者應有的心態,在變化到來之時,才能有充分的準備和應對之策。
參考文獻:
[1] 陳艷陽. 談廣播電視發射機房UPS 電源系統的設計[J]. 現代交際,2016(10):35-38.
[2] 姚杰.關于播音主持藝“互聯網+”背景下播音主持實踐教學研究術魅力的實踐探索[J].西部廣播電視,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