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麗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發生了相應轉變,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創新性教學模式的有效利用,不斷提高學生內在核心素養。但通過實情分析,小學數學課堂還存在許多顯著的問題,這些問題難以為培養學生內在核心素養提供保障,學生在學習中難以有效提高自身核心素養,個性化發展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基于此,教師需通過創新性教學手段不斷對傳統應試教育課堂進行創新,實現學生在課上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在課下還能由興趣驅使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實現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具備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內在核心素養提供保障。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現在,很多教師已經逐步認識到了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的時候,利用新課改理念進行教學的能力還比較差。這要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重視各種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的運用,切實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實際效率。
1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意義
數學學科是小學階段基礎學科,要求學生能夠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該階段正是小學生為今后學習和成長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學好數學知識對其是非常有利的。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課改的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小學數學教學的需求了。這就要求在新課程下,科學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這才能夠更好地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小學數學教學多樣性欠缺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很多教師都對小學數學認知存在錯誤,認為知識簡單,根本不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僅僅講述知識點便能夠做好數學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沒有對學生思維能力提高、知識運用能力提高和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此外,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內容還僅僅局限于課本,沒有真正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教師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特點,教學內容比較陳舊;學生在學習時沒有得到較好的情感體驗,這給學生長遠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2.2未對教材適時補充
在當前素質教育大環境下,教材內的知識點已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教材為基礎,廣泛選取一些具有生活性、拓展性、趣味性的知識添加至課件,幫助學生打下夯實的基礎。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的教學重點仍然放在教材之上,未能對教材有力補充;一些教師在選取元素補充教材的過程中,未能與學生實情有效結合,選取的補充素材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未能有效提高。
2.3未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在當前新課改大環境下,學生在課堂的學習地位作為至關重要的問題存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進行課堂建設。但通過實情分析,存在以下兩點問題,一種是未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在課上還是被動的吸收,未能激發學生的有效思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另一種是教師已把學習作為課堂主體,但是選取的教學素材和教學模式未與班級學生實情有效結合,存在“水土不服”的現象,這樣照抄照搬的數學課堂也是不利于提高學生內在核心素養的。
3 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淺析
3.1認識到生成和預設的重要性,切實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方案的預設對于教師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預設的時候,必須全面考慮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科學合理地選取教學資源,設計一些趣味性強和價值度高的問題。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欲望。在數學教學時,教師需要認識到互動對于教學的重要性,做好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調動學生的參與欲望和學習積極性,進行新問題或者新知識的生成,讓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形式更加豐富。
3.2合理利用教材
教材作為數學教學的基礎存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適時、適度地補充教材,通過對教材的運用,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數學框架、正確的數學思維。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選取經典的教學內容,并結合本班學生實情開展教學工作,通過趣味元素的添加,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生活中也存在許多數學元素,教師可選取生活元素制成議題,在學生學習完畢后圍繞現象開展討論,通過生活與數學的有力結合,不斷培養學生的生活化思維,并且在“知”的基礎上能夠合理運用,實現“知行合一”、全面發展。
3.3重視情境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情境創設,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情境后進行學習,學生在情境中可由被動吸收轉變為主動思考,在學生思考后進行的教學和解題才具有實效性。本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常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建設,學生在觀看具有畫面性、聲音性的知識點時,能夠很好地吸收、理解,本人選取的情境通常與學生的興趣和生活極其貼近,這樣的情境構建教學法,有力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生活化思維能力等,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目體系中,數學的地位極其重要,而數學教育需具備一定的漸進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需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進行課程建設,通過多種創新性教學模式的綜合使用,不斷提高學生的內在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適時進行情境創新,以教材為核心,選取那些與學生生活較為貼近的元素對教材進行補充,實現學生在情境中有所思考。在情境創設結束后,教學活動作為必不可少的部分存在,在教學活動中表現欠佳的學生,教師在課下可組織他們再次學習,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跟上學習進度。本文列舉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幾點顯著問題,然后進行了解決策略淺析,希望能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些新思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陳志強.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
[2]白先玲.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解決策略探討[J].成功(教育),2017(23).
[3]崔昌貴,呂戀.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才智,2016(18).
[4]董國營.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J].祖國,2018(11).
[5]曹佩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問題和解決策略[J].考試周刊,2017(76)
(作者單位:義烏市廿三里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