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明 陳鄧安 陳美慧
關鍵詞 軍事理論教學 實踐能力 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41
Keywords Military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ability; system conformation
0 引言
軍事理論素質是軍人基本軍事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理論教學也是構成軍事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院校軍事理論教學卻不同程度的存在著與實踐脫節、與實戰脫軌的現象。一方面,軍事實踐能力是軍隊單位崗位對軍校學員培養的客觀要求,另一方面,軍事理論本身所先天具備的實踐屬性,都決定了軍事理論教學必須為學員軍事實踐能力提升服務。按照系統、全局的思路,應從教學內容、課程設置、配套教材和師資隊伍四個方面構建軍事理論教學體系。
1 軍事理論教學內容框架構建
軍事領域是一個綜合多個學科并由各個具體領域組成的龐大科學領域,現代軍事理論,尤其是新軍事變革提出的“以信息化為核心”的理論,更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電子技術等高新技術基礎之上。可見,軍事與技術的高度融合將是未來軍事理論發展的必然趨勢。培養“懂技術、能指揮、會管理”的復合型高層次軍事指揮人才,一直是中央軍委對院校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這也是部隊長遠發展的必然需要。人才培養的復合性是軍事領域中軍事理論與科學技術綜合化的必然結果。為了使軍校學員培養能夠適應時代和部隊的長遠發展,適應新時期強軍目標的現實要求,就要不斷更新完善教學內容體系,實現軍事理論教學內容的“三個結合”。
1.1 戰術研究與數理分析相結合
戰術研究需要數理分析的支撐。信息化局部戰爭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求將軍事領域傳統的經驗決策轉變為科學決策,將傳統的定性分析為主轉變為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用數理方法研究戰術理論與作戰指揮決策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歸納戰術原則、探尋作戰規律,這是用科學的方法指導作戰,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客觀要求。目前,在戰術研究方面,數理工具還遠遠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應將軍事戰術理論與數理工程工具相結合,構建新的交叉內容框架,如“數理戰術學”、“軍事運籌學”、“作戰模型學”、“軟科學及其軍事應用”等以數理分析、定量研究為主的教學內容。
1.2 理論研究與實戰裝備相結合
一是理論研究與武器裝備的發展相結合,以作戰理論為牽引,帶動武器裝備有針對性的發展;二是理論研究與武器裝備的使用與管理相結合,以作戰理論為指導,帶動武器裝備的使用與管理,使其在作戰中發揮最大的效能。如“作戰效能評估理論”、“作戰模擬”等與裝備具體結合的定量分析武器裝備作戰效能的教學內容。
1.3 教學研究與新科技成果相結合
新技術的產生往往帶來許多領域革命性的變革,而且,新技術的產生往往首先應用于軍事領域,使得軍事理論得以更新、作戰效能大大提高。所以,要求軍事理論教學要不斷跟蹤當今世界的最新科技成果,加強新科技成果在軍事中的應用研究。
2 軍事理論教學課程體系構建
科學的課程體系,直接關系到復合型軍事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培養問題。按照培養懂技術、能指揮、會管理的復合型軍事人才的要求,軍事理論課程體系建設,應該在夯實學員軍事理論基本素養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課程知識廣度,實行跨學科滲透融合,從而通過體系化的課程設置,進一步完善學員的軍事理論知識結構。在基礎知識層面,設置軍事理論基礎、軍兵種知識等課程,在軍事應用層面,設置聯合作戰知識、外軍知識、作戰指揮學等課程,此外在軍事外延層面,設置世界海洋法、軍事應用寫作等人文科學范疇的新課程及許多新學科新技術講座。通過加強學科間相互滲透,找準跨學科綜合化的結合點,擴大學員視野,為學員全面素質的培養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2.1 加強主干課程建設,爭創優質課程
在充分研究制定主干課程的建設指導思想、定位和目標的基礎上,采取切實可行的建設措施。一是通過改進軍事理論教學模式,創立可操作性強的、精細型的軍事理論考核標準體系。并以標準為牽引和規范,逐步完善人才、教材、器材、場地建設。
二是課程建設體現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新戰法,聚焦實戰的特點,堅持實戰牽引,注重素質提升,突出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結合,提高學員軍事理論知識和軍事思維邏輯的綜合運用能力。緊貼部隊作戰訓練的發展,強化培養學員科學、嚴謹和勇于吃苦的戰斗作風和創新能力,為學員的任職學習和未來基層部隊崗位任職創造基礎條件。
三是教學實施貫徹科學性和系統性相統一的原則,依托軍隊教育教學評比機制,努力創設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于一體、育人效果明顯的軍事理論優質課程。
四是緊貼新《大綱》、新《培養方案》的指導思想和現實要求,以科學化、精品化、實戰化為牽引,形成規范化的教學文檔體系以及條例化的評價考核制度。
2.2 積極落實選修課制度
軍事理論選修課是主干課的有益補充,對于培養學員愛好、發展特長有著重要意義,因此,落實和完善軍事理論選修課制度是軍事理論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科學選定選修課內容,綜合考慮學員培養目標、部隊需要和學員興趣,以既能促進學員軍事理論素養提高,又能激發學員學習軍事理論興趣為出發點,選擇設置并逐步完善軍事理論選修課程體系;二是根據現有條件現狀、教學實力分配安排、學員學習任務梯次規劃,科學選定選修課開設時機;三是軍事理論選修課程實行學分制,并采用兼顧過程評價與終端考核、形式多樣的考核評價機制,引導學員真正從選修課程中有所收獲。
2.3 高標準完善課程體系
軍事理論課程體系應遵循“精、實、新、寬”四個原則。精,即課程內容要精選,要按照培養目標和規格的要求進行取舍;實,即所學知識要能夠貼近部隊實際,適應我軍現代化建設和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的需要;新,即所開課程要適應新形勢、新作戰對象及新裝備的要求,不斷充實新戰法,增加科技含量;寬,即課程涉及知識的覆蓋面要寬。
3 軍事理論教材配套建設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也是保證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根本保證。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圍繞強軍目標對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進行教材體系建設。一是符合軍事發展趨勢,能夠代表當前先進教育理論的基礎教材;二是針對現代戰爭特點和發展趨勢,能夠揭示戰爭發展規律的理論教材;三是圍繞軍事斗爭準備現實需要,同時緊跟部隊發展動向,符合部隊新裝備作戰訓練需要,與部隊結合緊密的教材。綜合通過自主編寫和采購引進等渠道,構建兼顧軍事理論和專業技術,涵蓋書本教材和電子教材多種載體,既有中文教材,又有外文教材的配套教材體系。
4 軍事理論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教學建設和改革的主體和中堅力量,也是保證軍事人才培養質量和保持軍事理論教學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為此,應充分利用院校優勢和有利條件,從提高軍事理論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入手,堅持重點培訓與全面提高相結合,院校培訓與部隊實踐相結合,加強業務能力和提高學歷層次相結合的原則,通過鼓勵教員在職自修,在職申請學位,實行軍隊院校名師計劃等方法,培養一批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強、善于創新、適應現代化軍事人才培養要求的軍事理論師資隊伍。
5 軍事理論信息化教學平臺構建
用信息技術構建我院校軍事理論教學平臺,是努力實現人才培養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面對世界軍事變革和信息化潮流,我們應大力發展信息化教學、尤其是信息化設施建設,以滿足信息化教學的需要。第一應構建開放式網絡資源平臺,打破各自封閉的壁壘,充分實現網上交流、資源共享。第二有重點地建設通用型網絡課程,逐步實現自修課程、選修課程以及一般課程、主干課程教學的網絡化,積極嘗試全軍通用重點課程的遠程教學。第三分層次建立信息作戰實驗室和作戰模擬中心,充分運用信息作戰模擬訓練系統,以虛擬現實技術構設信息作戰戰場,讓學員充當各級指揮人員,與作戰對手進行信息作戰網上對抗實戰演練。第四,加快院校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發展電子圖書與電子版教材,擴大電子閱覽室的規模與功能,盡快推出網上檢索、網上借閱舉措。通過上述有效手段,構建體系化的軍事力量信息化教學平臺,并通過這一平臺的支撐,加速我軍軍事理論教學信息化發展進程。
綜上,軍隊院校的軍事理論教學內容、教學體制和教學方式等,應緊跟當前軍事理論的更新步伐,瞄準軍事變革的發展方向,即強化基礎教學,又注重超前教學,重點推進信息作戰和信息技術等方面的軍事理論教學。及時吸收和改進反映信息化軍隊建設和信息化戰爭發展的最新成果,引導學員深刻認識信息化戰爭。此外,在充分利用本單位資源搞好“圈養”的同時,還應看開來、走出去,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網絡資源搞好適度“放養”,將來自各個方面的教學資源納入軍事理論教學體系,并最終轉化為學員的軍事理論素養。
參考文獻
[1] 趙海濤,林勇.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的思考建議[J].國防,2018(04).
[2] 張志勇,楊威,陶良云,晏行偉.軍事游戲在軍事理論課程研討式教學中的應用[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5(04).
[3] 張璐,高冬明,姜華峰,張雙喜.關于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的思考[J].國防,2018(08).
[4] 方江.軍校教員教法論[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