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巧珍
摘 要: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要求使學生具備適應社會變化和終身學習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結合當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實際境況,在教學中引入項目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本文主要探討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 項目教學法;信息技術課;實踐能力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用核心素養融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認識到學科教育對學生成長和終身發展的獨特貢獻,通過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堅持以核心素養為統領,精選課程內容,科學合理的落實核心素養。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由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核心要素組成。作為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信息技術教學中只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數字化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培養其一定的計算思維和信息社會責任。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摸索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單純的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容易產生和維持學習興趣。加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程普遍不被重視,項目教學則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其內在學習動力,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為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施項目教學法。
一、依據教學目標,選擇適合的項目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師對學生達到的學習成果或最終行為的明確闡述。因此教學中我們首先得先結合學情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再選擇適合的項目。尤其信息技術課程不參加高考,教學內容的篩選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手中,因此我們完全可以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教學。鑒于學生在初中學習中己具備一些最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教師可以在有限的課時中進行知識整合篩選,開展項目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當然項目教學選擇貼合學生實際的項目最關鍵,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興趣愛好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等,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教師在選擇項目主題時,要符合實用、典型、有意義等原則。比如,講解《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處理》一節時,學生很感興趣,教師可以結合地域特點選擇適合的項目,例如“家鄉的美景與美食”,“我的大學夢”, “旅行計劃”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信息素養。在此基礎上成立項目小組,小組成員可以根據項目任務進行具體的細分,協調分工寫作完成分任務,最終形成一個完美的視頻短片或演示文稿。當然教師在開展項目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在考慮該項目的可行性和難易程度的基礎上合理安排課時,使得項目任務能夠有條不紊的開展。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注意過程性評價,注重對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二、合理規劃組織,制定項目方案
選擇項目主題后,相當于確定了學習方向。但是只有制訂合理、科學的項目實施方案,才能確保后續項目能夠順利進行。教師要根據學生能力、教學內容等選擇學生完成項目的形式,如小組合作形式、自主完成形式等,接著規劃方案。為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提前安排學生收集主題資料、劃分成員任務、完善各個階段的方案并預測項目成果,指導學生對項目任務進行細分,規劃好項目方案各環節,為后續過程奠定基礎。比如,教授《數據統計與分析》部分的內容時,以“EXCEL讓數據說話”作為項目主題,為學生布置項目任務,即結合具體情境比如“學生成績統計分析”,“網店銷售統計分析”,“網上學生評教”,“校園文體大賽評分系統”等讓學生根據興趣自主選擇設計EXCEL表格并進行數據分析。實施過程中學生讓以5~6個人為項目小組進行分組學習,組員分別完成數據收集、表格設計和制作、處理和統計、制成圖表和數據分析等環節,這樣就鍛煉了學生的表格信息處理與加工的實際能力。
三、堅持以生為本,注重項目實踐
項目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項目實踐,這個階段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水平。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時,要把握好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生生、師生互動,在互動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與創新意識。比如,講授《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時,教師可將項目主題選擇為“美文欣賞”,具體的項目任務包括文檔版面的規劃、正文制作、卷首語制作、目錄制作、封面與封底制作、發布及評價作品。在這個階段讓學生通過親自實踐體驗文檔編輯的樂趣。具體來講就是在頁面布局的設置中,要對紙張、文檔網格、板式、頁邊距等進行設置。正文的制作需要編輯排版段落、檢查拼寫、設置頁眉頁腳、查找和替換,圖文混排以及收集素材等。制作卷首語要設置頁面、插入自選圖形或圖片、編輯排版文字和段落、設置頁面背景、頁面邊框等。另外,還要完成目錄、封面等的制作。同樣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分別安排任務,組織其動手實踐,指導其有序高效的完成項目。這樣就可以提高其文本信息加工與表達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
四、給予綜合評價,提高信息素養
科學合理的評價能有效促進項目實施,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為此教師可以結合核心素養從思維、合作、技能、能力、態度、知識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并注重評價指標和因素的完善。當然絕不能只關注作品最終評價,忽略過程性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項目教學法的優點與不足,從而進行適當的調整,注重評價的綜合性。比如講解《簡單動畫制作》時,學生非常感興趣,但要真正設計一個好的作品卻不容易,這時可以讓學生以5~6人為項目小組集思廣益,設計制作像“時間都去哪了”,“低頭一族”,“保護環境”等主題的動畫,接著師生共同從多個角度評價動畫制作的過程。具體來講,可以從主題的典型性、應用性,任務分配是否合理、方案的有序性,完成項目過程的知識經驗總結、情感態度、分工合作等方面做出點評與評價,從而找出一具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傊u價是與教學如影隨形的艱辛過程,做為教師要樂于在評價中尋找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只要我們愿意積極地付出心血和勞動,耕者必有所獲,相信一定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收獲驚喜和精彩!
總之,課堂教學就是找到一個有效的突破口,構建一個具有現實和未來意義的教學模式,這是時代賦予我們每一位教師責任。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可以從項目教學法入手,充分發揮其特點,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實踐能力、綜合能力、應變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踐行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策略與案例;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
[2]宋海濤;;核心素養背景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8年01期
[3]王吟雪;;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 問題和教學策略的探討[J];寧夏教育科研;2008年03期
[4]楊興珍;;淺談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下);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