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義
摘要: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明確表示,具體的教學活動必須要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新課標的進一步發展下,地理生活化教學方式應用日趨廣泛,在實際運用的時候關鍵點就在于如何將課本知識和學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基于此,本文就將重點對該學科的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教學實踐
引言:
地理曾經在高中課程之中一度被當作理科課程進行教學,后來經過不斷實踐研究,才開始將其放在文科教學之中。它被視為文科之中最難的學科,這是因為它所涉及的知識范圍非常廣泛,主要包含有生活、經濟、環境、地形等等,而地理學習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又相差甚遠,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的時候,就需要教師將知識內容和學生生活之間的契合點找出來,以便大家進行學習。因而對其具體的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分析具有極大的現實必要性。
一、生活化實踐活動設計要求
通常在設計該類生活化實踐活動的時候都是以主題模式為主的:第一,一般可以圍繞大家生活周圍的一些社會問題或者是和學生們自身相關的問題進行設計,以此提升大家的實踐能力。比如,可以直接圍繞當下比較突出的環境問題進行實踐,研究水源污染、空氣污染等等。這樣不但能夠強化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還能夠提升大家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進而在實際生活之中學會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與相應的解決方式[1]。第二,在設計活動的時候還需要充分體現地理科的綜合性特征,可以將學科知識結合進去,也可以吸收社區資源。比如可以把人口居住集中區域布局等和地理知識相互聯系在一起。第三,實踐活動還需要以小組模式為準,確保每一小組綜合水平的平衡性,確保大家都能夠積極在組內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參與實踐活動。
二、教學策略
(一)大范圍的地理知識生活化
通常在開展地理生活化實踐活動的時候主要涉及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小范圍知識生活化,而另一個就是大范圍知識生活化,具體來說這一方式就是將學科之中比較大范圍的知識直接縮小到大家的實踐生活之中去,以此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譬如:在教授“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由于其整個章節所包含的知識內容范圍非常廣泛,也就是包含全球的氣候變化情況。但是對于學生們而言,是無法在生活之中全方位了解全球的氣候變化的,更不可能對其是實施相應的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之前就需要先將這一節的內容進行細化,把這種大范圍的知識全部縮小,這樣不但可以將地理知識所需要的相關數據信息全部反映出來,還能夠促進大家更多地實施實踐活動[2]。一方面,讓大家先對這一節內容進行學習,充分了解到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即“厄爾尼諾現象”。該現象又被稱作是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當中海洋和大氣在相互作用之后平衡力消失了而產生的一種非常典型的氣候現象。通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海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向著亞洲進發,所以始終可以讓太平面表面保持溫暖的情況,進而給印尼以及周圍帶來非常豐厚的熱帶降雨。但是這種常規模式在每兩年或者是每七年都會被打亂一次,使洋流以及風向出現逆轉的情況,這時候太平洋的熱流就會從東向著美洲進發,將熱帶降雨帶走,這時候就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3] ? 另一方面,讓大家分析完這一現象之后以小組為基準對自己生活周圍該類現象的一些表現進行分析,例如對周圍綠化情況進行調查、對周圍工廠的廢氣排放情況進行調查。然后通過網絡對普寧市最近二十年的平均氣溫進行調查分析比對,獲得其氣溫變化的基本情況,最后再依照自己調查的數據信息和這些氣溫變化分析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影響。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將課本之中原本遙不可及的知識摘出來放在實際生活之中,讓大家理解的時候可以更加貼切,由此提升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二)小范圍的地理知識生活化
地理知識范圍可以大到全世界、四海九州,小到每一個人身邊飄落的雨雪風霜。所以在進行地理生活化教學實踐的時候,教師除了要進行大范圍的地理知識實踐活動之外,還應該要對小范圍的地理知識進行生活化的實踐活動。
譬如:在教授“人口的遷徙”這一節內容的時候,其整體知識范圍并沒有很小,但是它涉及的時間范圍非常小。在三峽工程建設之前就進行了一次人口大遷徙,其中涉及的人口遷徙到了全國的各個地方,所以對于這一節內容進行教學的時候完全可以直接讓大家對自己周圍的遷徙人口進行調查,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們極有可能就親身經歷過那次大的遷徙。對于歷史上的一些人口大遷徙,可以讓大家查閱歷史資料或者是觀看電視電影等方式進行了解,比如電視劇“走西口”“闖關東”等等,從中了解發生人口遷徙的重要原因以及主要的遷徙方向等等。[4]。“走西口”和“闖關東”來說,他們都是因為在19世紀中期的時候,俄國、日本入侵之后,兩個國家開始在東北擴張勢力,不斷掠奪資源、修建鐵路,因此這就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就迫使華北出現破產,農民被迫遷入東北,尤其是河北和山東的農民最多。在1923年到1930年期間前往東北的人口就達到了300萬,而單單1937一年其遷徙人口就達到了70多萬人。除此之外西北地區的青海、甘肅以及新疆等地方也有很多來自陜西和河南的農民。以上的這些資料都可以直接讓大家去進行調查,促進他們對地理知識的掌握。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發展之下,高中地理作為高中教學之中的關鍵學科,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始終,同時這也是一門需要終生進行學習的學科,只要確保大家充分掌握這一知識才能夠將其運用到生活之中。另外在生活之中也有很多地理知識的影子,教師們必須要引導大家進行觀察,將這兩者相互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從而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提升學生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盧艷華.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 新課程(下), 2017(8):15-15.
[2]謝春花.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模式探析[J]. 基礎教育論壇, 2018, 285(31):36-37.
[3]熊小菊, 廖春貴, 胡寶清. 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研究[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8(4):13-15.
[4]楊光輝. 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8, No.585(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