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全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于學生來說,因材施教顯得尤其重要。因受家庭環境、地區差異、學校條件、個人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需求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我們需要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和自信心,逐漸養成多觀察、多分析、多寫作、多修改等寫作的良好習慣。培養各個層次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使之同步發展。使學生在寫作中至少學會把話寫清,把內容敘述完整。抓中提優促后,使作文困難學生能達到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注重個性發展,培養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教學效率;提高策略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標準,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基礎的一項重要工作。隨著作文分值比重的加大,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開展作文教學就顯得尤為棘手。初中語文作文如何教,一直是語文教師備受困擾的事情。如何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作文指導,讓學生對作文消除恐懼,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
一、教學模式的創新
教師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傳授給學生課堂上的知識點,還應該讓學生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和寫作的應用技巧,所以,創新語文作文的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多訓練學生對不同題材作文的練習,并讓學生從作文的內容中找到優美的語句和值得借鑒的方法,教師在布置作文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打開自己的思路,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在潛移默化中,便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提高初中學生語文寫作水平,同時解決了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方面存在的誤區和難點。
二、積累寫作素材
導致寫作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寫作素材的缺乏。受年齡的限制,初中生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在寫作時常常會感到無從下筆。鑒于此,教師應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趣事和見聞,從而用作寫作素材,在寫作時更好地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認識。為此,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從自身的生活出發,尋找寫作素材,以此來擴充知識積累,豐富寫作內容。
例如,以《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為例,課文通過對紫藤蘿花盛開與衰敗的描寫,表達了對生命的感悟,其中“賞花”環節,作者對紫藤蘿花進行了細致地刻畫和描寫,從整體到局部,依次描寫了花瀑、花穗、花朵,對花朵的描寫更是細致到花開的層次、顏色以及花開的形狀。在課堂上,完成這部分內容的講解活動后,我向學生說到:“同學們,作者能夠如此細致地描寫紫藤蘿花的特點,這與他平時細心觀察生活是分不開的。我們也應如此,留心觀察周圍的一切,這樣在寫作文時才會有話可說。”然后趁機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描寫一種植物,并根據日常生活中對植物的觀察細致地刻畫它的特點。如此,便使學生意識到留心觀察生活的重要性,在寫作中更好地付諸于筆頭,寫出優秀的作文來。
三、針對性教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學習能力與寫作能力。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因其學習環境不同,對知識的理解也就不同,這時會在學習中體現出這種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寫作教學與教材內容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聯系,使學生在學習中,提升自身寫作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例如,學習《皇帝的新裝》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就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引導學生閱讀文章,體會文章中的情感。學生閱讀文章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問,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以此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為寫作能力提升奠定基礎。如,若是皇帝在游街時,有人指出皇帝的新裝是不存在,你希望這個人是誰?為什么?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基于此,引導學生寫一篇皇帝新裝的續集。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寫作能力,以此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四、評價方法的培養
作文評價是語文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作文指導的繼續和深化。通過評價,要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評價標準因人而異,以鼓勵為主,巧用激勵性評語。對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規范,提高閱讀與鑒賞水平,將起著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程度上的差異,他們的寫作水平肯定是參差不齊的,教師要以不同的標準要求每個學生,不可要求所有學生的作文都達到同一個水平。
例如,在教學描寫景物的作文后,要求學生們寫一篇自己見過的美景。雖然作文課上學生筆從來沒停過,但是筆者在收上來的作文中還是發現了很多不足:有些學生嚴重跑題,描寫景物的作文只在開頭著重描寫,后文卻是記人記事;有些學生只會運用簡單的擬人、比喻手法,文章難免顯得單調等等。同時,也不乏優秀的文章。對此,教師要做到不“一視同仁”,因為學生的基礎和生活經驗不同,可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努力鼓舞后進生,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寫作能力還有待提高;提點中等生,讓他們知曉自己與優等生的差距并努力趕超;激勵優等生,使他們在語言的潤色或手法的運用上再上一個層次。
五、總結
初中語文教師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促進初中作文教學模式的提升,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作文教育。在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寫作方法,對學生的而未來成長具有幫助。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時,要充分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創設語文作文教學情境,創新語文作文教學模式,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作文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冬梅.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及對策[J].新課程導學,2018(36).
[2]郭培芬.論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創新途徑的分析[J].新智慧,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