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鴻雁 李慧穎 劉子豪
摘要:高校藝術專業理論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貫通對接,是高校實踐教育改革的重要著力點,近年來高校藝術類學生的不斷擴招,高校藝術類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專業社會實踐作為藝術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生 思政教育 社會實踐
藝術類學生由于思想、專業等原因,導致在思想政治方面也體現出獨特性:熱血青年愛國愛黨,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較弱;包容兼蓄樂觀向上,但容易受西方不良思潮的影響;注重專業熱衷實踐,但忽略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從實踐教育理念入手,在其主題、組織、方式、成果和推廣上加以統籌,將合力引導學生做到四個“正確認識”,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把遠大理想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不負韶華,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結合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對專業社會實踐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探析。
一、實踐理念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其目的、依據和取向,涉及其必要性、合理性、方向性,必須在理念上加以回答。因此,首先需統籌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理念。
高校藝術生群體作為未來的文藝工作者,擔負著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重任。因此新時代高校藝術類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為重要。為此,在統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中需與課堂教學相接續,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中,必須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著力提高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發現、分析并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把握作為受眾的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通過對思政課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相關環節進行科學設計,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社會實踐和生活的經驗能夠為人們帶來很多的素材和靈感資源,我們需要不斷開發自己的思維,使之能夠適應各種模式,完善各種藝術素養的認知,這樣才能夠使藝術實踐形成一個完整有序的過程,而且是一個思想實踐和動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
二、實踐主題
藝術的實踐最重要的靈魂就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不斷維持藝術的壽命,高校藝術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有著自己的特點,如何做好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對于培養合格的藝術人才至關重要。第一,整合多方資源,確立實踐教育主題。有效整合“原理”基礎”“概論”“綱要”四門課的教學主題,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其“四個自信”,尤其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時代格局,以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著眼于提高育人效果,提煉出既契合“四個服務”要求又適應大學生特點的實踐教育主題;第三,采取問題邏輯法將兩者整合為實踐主題及問題鏈,并按照適度交叉和整體貫通的思路,將實踐主題及其問題合理分配到各門思政課課程和相關社會實踐活動中。例如按照上述實踐主題統籌思路,2019年暑期我校傳媒與藝術設計學院,圍繞“青春心向黨 踐行新時代”為主題,確定了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實踐教育主題。
三、實踐方式統籌
統籌實踐方式是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的內容決定的。藝術類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必須突出藝術的專業特點,尋找符合地方實際需求,進行策劃選題,提前做好活動計劃,因此,在進行實踐活動選題時就要從實際出發,做具體分析,尋找社會實踐活動、藝術與社會需求三者的結合點??梢杂蓪I指導教師直接根據社會實踐具體要求和地方需求,結合學生所學藝術專業特點,設計社會實踐的多個課題以供學生參考和選擇,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有的放矢地設計選題。藝術類學生專業社會實踐形式有參觀展覽、外出寫生、實習、團日活動、開放日活動、參加專業競賽等等。但如何在專業社會實踐中巧妙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深入研究因此,要將思政課實踐教學第一課堂、學生社團活動與社會實踐第二課堂、網絡實踐課堂貫通對接。
四、結束語
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所產生的實踐成果,對促進第一課堂教學,提升第二課堂活動效果有重要作用。統籌實踐成果的傳播和提煉既可以使第一課堂在保證學生參與面的情況下,豐富實踐內容,提高教學效果,也可以深化第二課堂實踐主題,拓寬活動視野。比如,報告交流、網上交流和微信公眾號傳播相結合,統籌實踐成果分享。實踐團隊通過學生班級的交流共享、馬克思主義學院微信公眾號、學校網絡平臺,力促實踐教育成果分享的全過程、全覆蓋。實踐成果和成長成才典型集萃與會議、部門、專家推介和媒體報道相結合,統籌成果推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