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
【關鍵詞】 ?導學案 高效課堂 實踐情況
【中圖分類號】 ?G633.7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3-093-01
一、學案導學的課堂操作
“學案導學”指的是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導學案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把教學過程做成學生的“導學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的主導性作用。
學案導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放導學案:在上課之前,發放導學案,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先通過自主學習,發現自己學習的盲點。學生除了做預習案的部分,對于探究案也可以自己先嘗試著解決問題,發現問題。
(二)發現問題,準備學習報告:學生在自主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思考,發現問題,對于已經確定的問題答案進行整理成學習報告,為課前展示做準備
(三)學習記錄卡:學生利用導學案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遇到不懂的問題,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組與組間合作解決問題。再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交由上課與老師一起討論。
(四)了解學情,充分備課:對于收集上來的問題,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從學情出發調整教學設計。
二、學案導學的實踐意義(以《牛頓第三定律》為例,下同)
在《牛頓第三定律》這一節的導學案我采用挖空的形式,將教材內容分為三部分:(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系(實驗)(3)一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區別和聯系。
(一)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提高
學生通過教師設計的導學案,在課本及其他的教輔材料上先自己尋找答案,遇到不懂的問題,與同學討論。同時,學生遇到問題也會請教老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所以,導學案在學生學習,自主發現問題中起著重要的導學作用,學生通過學案導學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通過這個方法培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二)了解學情,及時調整教學設計
教師的課堂教學要適應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因材施教。學生通過學案引導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及時調整。《牛頓第三定律》這一節,檢查學生做導學案的過程,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學生對于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之間的區別聯系容易混淆,學生遇到問題就想找老師解決,這顯然是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思考的。因此,當學生問及問題時,教師不要馬上地給學生解答,去引導學生,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那么,教師就要根據導學案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根據學情調整教學設計,做到因材施教。
三、學案導學的實踐情況引發的思考
(1)充分發揮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
第一,以導學案為載體的導學過程,有預習的作用,可以激發起學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有效地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第二,在學案導學的過程中,老師的教學思維會更加清晰,也更能了解學情,有利于教師個人教學能力的提升。
(2)導學案的設計要分層次
在同一個班級,但是學生卻存在不同的學習層次,不同層次不同需要的學生往往使用同一份學案而出現不理解的情況。因此教師再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合作探究的小問題就可以分層次、分難度設計,并且根據難易度不同布置給不同的小組,這樣以好學生帶教,完成小組合作探究。
(3)過度依賴導學案
學生在導學案的預習環節,有自主性地去閱讀課本,但是當老師在上課解答疑惑的時候,學生更多的關注點是在導學案上,在上課環節,對課本的閱讀不夠,對導學案的依賴性強。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環節要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告知答案,這樣的話,學生把答案寫在導學案上就敷衍了事,沒有對知識點進行二次消化。
為了防止學生出現這樣的情況,對于學生出現的疑惑:在理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我充分運用了動畫效果,化解學生在理解上上的抽象難題,以此來引導學生得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導學案”的實施只是對教材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升華,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導學案的同時,也來時刻聯系教材內容。
(4)導學案的設計要具有啟發性
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要求老師上課前要充分備好課,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充分發揮主體性地位,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時間還給學生,主要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要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探究活動要有啟發性,真正引導學生去探究,現在大部分老師的探究活動,大部分還停留在表面的探究形式,注重形式,以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
總之,《牛頓第三定律》這一節課中,運用到導學案,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高,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也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情,調整教學。但是,以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進行調整、改進,進一步提升課堂效益。
[ 參 ?考 ?文 ?獻 ]
[1]李政濤.《新課程視野下的課堂教學方式的反思與評價》2004.9.
[2]盛煥華,儲仲明.《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北京龍門書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