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奉懷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普及,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下教學活動中的重點內容之一,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語文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語文知識,在和其他學生交流中提升語言溝通能力,同時還要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來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從多方面的教學著手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語言建構;審美鑒賞;文化傳承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學價值的直接體現,也是新課標對現代化教育提出的要求。在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單方面注重向學生傳授知識來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卻忽略了學生能力和品格的栽培,很容易出現高文化低素質的現象。因此,語文課程中的教學活動不僅要提升學生語文基礎,更為重要的是運用優秀文化熏陶學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塑造文化與素質齊高的現代化人才。
一、語言建構和運用
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受到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大,這也是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為口頭語言表達和書面語言表達兩種,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以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為側重點,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學生掌握大量基礎漢字的字形和意義,為學生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奠定基礎。同時,語文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語法規則,并靈活運用到語言表達中去,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白鵝》時,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在課堂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大家知道也見過白鵝,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內容就是對白鵝的描寫,看看作者是如何運用凝練的語言讓白鵝的形象躍然紙上的。大家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將佳句標注或者摘抄下來。”學生聽我講完以后開始閱讀語文教材,體會教材中精妙的文字,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后,學生將教材中的佳句記錄下來,并與其他學生相互交流閱讀心得。這樣,通過以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為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提升了自己語言表達能力,對培養學生語言建構和運用的核心素養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二、審美鑒賞與創造
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之后,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對部分文章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培養學生形成自己的審美觀,提升他們的鑒賞能力。以往學生無論是閱讀語文教材還是課外名著,大都停留在了解文章的層面,對學生起到的促進作用少之又少。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文章的內涵,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和鑒賞觀,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景陽岡》時,就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鑒賞觀。在課堂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武松打虎’的片段最為人們津津樂道,那么這部分內容除了在劇情上很出彩之外,還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呢?大家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體會文中刻畫人物的手法和對人物心理的描寫,請大家開始閱讀吧。”聽我講完后學生開始閱讀教材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找出了多種刻畫人物的手法,也體會到了真實、貼切的心理描寫,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文章,還從中汲取了有用的知識。這樣,通過在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閱讀教材內容,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層次的理解,而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與創造的語文核心素養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三、文化傳承與理解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學生小學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中也是文化傳承的過程,“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小學階段的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時期。學生核心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培養形成的,語文作為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承載了重要的傳承文化的使命,語文教師要通過課堂活動讓學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進而培養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語文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軍神》時,就可以培養學生傳承中華文化的觀念。在課堂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著無數革命戰士的努力換來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劉伯承元帥的一篇文章,體會老一輩人的可貴精神。”學生開始閱讀教材中的內容,在閱讀過程被劉伯承元帥不畏艱苦的精神感動,我接著說:“同學們,大家要學習劉伯承元帥的精神,并將這種精神弘揚和傳承下去,提升自己的品質。”這樣,通過在課堂中讓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在學習真情流露之時再進行教育引導,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的語文核心素養。
總之,在現代化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并深入感受和體會優質的中華文化,增強自身的民族責任感和自豪感,從而有效培養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潔.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J].學周刊,2018(28):83-84.
[2]段競華.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初步探索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