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要:小學語文不僅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的組成部分。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提高,對學生當前的語文內容學習和以后的學習過程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受陳舊的教學思想的影響,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采取傳輸式的教育模式,對學生自身的個性和主觀能動性不夠重視,小學語文教師“一言堂”現象較為普遍,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也阻礙了學生的對于所學內容的學習效率。互動式教學法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反,在互動教學法的教育模式中更加強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個性體現十分注重,互動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對于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互動教學法;小學語文;應用措施
小學語文的教育作為小學階段學生重要的啟蒙教育學科,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有利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確情感價值觀的建立,幫助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過程中對于事物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師需要注重小學語文的教育模式,需要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互動教學法作為尊重學生個體在課堂中作用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長久高效學習,幫助了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師開展教育與教學工作。
一、尊重學生獨立性,構建和諧的語文學習課堂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位獨特的個體,每一位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都希望在學習生活中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給與課堂中的學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性,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只有在這種模式之下,學生才能主動的與教師以及其他同學進行課堂的互動,這樣才有利于課堂中意見的交換,最終實現學習成績的提高。
在當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背景要求下,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來越重視,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大與學生的互動程度,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建立。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教師要對所教學的內容進行全方面多角度的科學設計,構建輕松活潑的小學語文課堂氛圍,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中的樂趣,從而提升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效率。
二、實行互動式研究策略,引發學生探索精神
問題情境的設計師小學語文課堂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科學的情景化問題設計有利于引發學生對于學習過程中語文問題的思索,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科的學習中去,促進發散性思維的建立。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的設計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對于語文學科進行科學性向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對于語文問題進行積極探索思考。在從前的教育模式之中,教師大多采取的是問答式的教育模式,單純的一問一答的教育模式,不能夠很好的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章的教學過程中,在進行課程講學中,語文教師可先引導學生由“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去找到全文之中的中心句,然后重點去解決兩個隨之而來問題:一是從文中所寫的事例看出魯迅先生擁有怎樣的品質?二是魯迅先生為什么在人們當中收到尊敬與支持?這樣就調整了閱讀的順序:大致了解課程的主要內容后,繼續進行下文的繼續學習。通過課文中有關魯迅先生品質的思考,提取出有關魯迅先生的優秀品行,從而更好地引領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建立自身優秀的品行。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進行學生之間的小組討論,展開對于書本內容的思考,讓學生發表自己對于魯迅先生的看法以及意見,教師在過程中采用指導的手段,對學生提出問題進行集中地解答,在討論完成之后,小組推選出一名小組長,匯報小組得到的問題研究成果,最后在進行班級范圍內的問題討論,最終得到有關品行的總結。
三、構建輕松融洽的互動學習氛圍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可以開展有關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課堂中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到教學設計中去,從學生感興趣的過程中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然后對于問題進行自身的思考,從而解決語文學科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一章時,詩歌作為聯通古今的橋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有關學生最喜歡的詩歌朗讀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學習詩歌,這樣的學習模式更有利于學生在進行詩歌學習時,對詩歌所富含的感情進行體會,并將詩歌的感情在朗誦過程中將詩歌的情感內容進行班級群里內的分享工作。這樣輕松融洽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更容易的對于詩歌內容進行深入學學習。除了通過開展課堂詩歌的朗讀朗誦比賽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構建輕松融洽的互動學習氛圍,有利于在學生群體中展開對于所學內容的互動式討論,可以幫助教師開展課程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一種有助于思考的情景,在此情境中有利于問題的展開,從而引發學生思維的探索與互動。
結束語:互動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綜合運用,對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著尊重的效果,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綜合思維以及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式學習,讓學生在互動式學習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臧艷紅. 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17, 31(5):124-126.
[2]吳蘭英. 淺析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J]. 東西南北:教育, 2017(5):66.
[3]王忠. 淺談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