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
摘要:運算能力對小學生而言是一項必備的基礎能力,不僅關系到了學生的學科成績的提升,還事關學生智力啟發。在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讓學生能夠端正學習態度,重視數學學習過程中運算能力的提升。本文將以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為核心,從發展教學理念,強化學生的運算意識;創新教學方式,降低內容的運算難度和學習實踐并重,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三個方面圍繞學生運算能力的提升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運算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是數學教師一項比較重要的教學任務。但是由于數學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學習過程中會顯得比較吃力。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通過發展教學理念,不斷調整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運算。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的選擇也很重要,尤其是面對剛上小學的學生而言,教師需要通過形象性更強的方式進行授教,以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一、發展教學理念,強化學生的運算意識
小學教師的教學理念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實際情況不斷進行發展。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運算領域的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教師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兼顧到學生的大局,不能落下一個學生。傳統的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只關注學生算術題的正確與否,卻忽視了算術題背后學生存在的能力培養不足問題。教師應當深入數學教學,發展教學理念,不斷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例如,《1~5的認識》一課中,需要學生通過觀察圖中的對具體的物體形象,找出相應數量的物體,可以鍛煉學生的專注能力,觀察能力,專注能力和細心程度。例如,在圖中可以看到一個老奶奶,三盆花,兩只鴨子,四只小雞,四棵向日葵,和五個南瓜。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具體可感的形象,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講解。實現學生對數字“1”“3”“2”“4”和“5”的認知,對于學生進行數學運算有著很大的幫助。所有學生都是從最基礎的數字認知開始學習數學知識,對于運算能力的提升更是如此。學生對于數字的認知,可以在學生的腦海當中建立數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運算意識,對于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十分有幫助。
二、創新教學方式,降低內容的運算難度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可以采用的教學方式有很多,但是具體到了實際課堂的教學當中,則需要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式,降低教學內容的難度,為學生順利學習數學運算掃除障礙。對于學生而言,對于數字天生有一種好奇心,但也深知學好數學不容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對于運算有一個科學的認知,通過創新教學方式,降低學生的數學運算難度。
例如,《0的認識》這一課的知識,對于學生學習運算十分關鍵。兩個0相加:0+0=0,1+0=1,1-1=0。“0”作為一個特殊的存在,代表“沒有了”。學生在運算過程中,經常給會遇到這種情況。但是,不少學生無法理解“0”這一符號概念,對于這種認知問題,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圍繞“0”展開相應的解釋。如桌子上有兩個蘋果,小王同學吃了一個,小明也吃了一個,就沒有了。當學生通過形象的學習方式認知到了“0”這一特殊符號之后,會排除對于“0”的疑惑,進而更加自信地學習運算,對學生運算能力的提升將會很大的幫助。
三、學習實踐并重,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數學運算作為實踐性特征極強的一項學科技能,對于學生的生活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教師應當加強數學運算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運用數學運算知識,在數學運算過程中感受到其實踐價值。當學生能夠感受到了運算的實際價值,會集中更多的精力學習數學運算,對于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十分有幫助。
例如,《認識鐘表》一課中,這節課的知識十分重要,教師必須重視,鐘表使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我們很多作息安排都離不開鐘表的使用。對學生而言,鐘表的認識過程中,會運用到數學運算,且由于進制的變化,會為學生的運算帶來一定過得困惑,尤其是10進制與60進制到24進制之間的變化,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的生活實踐才能讓學生迅速掌握該部分的運算能力。
總而言之,提升小學生運算能力是一項集綜合性、系統性和階段性等特征于一身的教學工作。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過程會中不斷發展家教學理念,強化學生的運算意識。在教學出現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善于進行教學反思,尋找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尤其是教學方式方面出現的問題,需要及時進行調整,盡可能運算課文內容的難度,讓學生能夠按照由易到難的方式學習運算。另外,教師需要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能夠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遠算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超峰.把握核心,抓住關鍵——小學數學課堂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9(09):66-67.
[2]歐陽麗穎.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四個步驟——以小學一年級計算教學為例[J].黑河教育,2018(0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