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后輝
摘 ?要:伴隨新一輪課程改革標準的不斷推進,教育部針對政治學科的特性,對學生提出了政治核心素養的要求,使得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政治知識的講解中,也開始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情況?;诖?,筆者從自身的政治課程講解經驗出發,提出“變革教學目標和課堂評價”“倡導合作活動和主題教學”“引導社會實踐和自主覺醒”等策略,淺析如何實現高中政治核心素養下的課堂轉型。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政治;合作;社會實踐
素質教育理念的發展,使得教師不再只關注學生對基礎政治知識的認知效果,也開始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等多方面的發展。而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提出,也對教師進行課改做出了新的挑戰。那么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我們應當如何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進行課程教學結構的變革,逐步滿足對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呢?
一、變革教學目標和課堂評價,融入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首要環節,在教學目標中的內容也指向課堂中學生將會產生的變化,所以,在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下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師也應當做好目標中內容的細化設計,指向核心素養的要求,從而做好教學的導向。除此之外,教學目標中的內容也是教師評判教學質量的標準,能夠有效評價教師是否落實對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之后展開教學提供經驗。
例如,在《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中,教師可以進行如下目標的設計: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使學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語言闡述文化多樣性的含義和具體表現、意義等;
(2)過程和方法:通過本節課的講解,使學生可以逐步發展概括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使用大眾傳媒工具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等。
顯而易見,上述教學目標從本節課的方方面面對學生進行了要求,同時指向國家認同、社會責任等政治核心素養中的內容。教師以上述目標為導向,進行《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中的策略設計,能夠在落實教學目標要求的同時,滿足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的目的。同時,為教師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效果提供指導,實現有效教學。
二、倡導合作活動和主題教學,發展核心素養
班級是學生以群體的形式進行生活的場所,而班級中的每個學生又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同時,學生的家庭生活背景和學生的生活經歷差異,使得學生在面對同樣的學習內容時,所表現出的知識認知效果不同。所以,在高中政治課程的講解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也可以發揮學生的差異性優勢,讓學生在針對學習內容進行合作、交談中,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科學精神”是政治核心素養中對學生的要求之一,也是學生在政治學科中需要必備的技能之一。而在《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中,為了檢驗學生對政府職能和責任的認識,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如果我們有要求并向政府提出后,政府一定會滿足我們每一個人的要求嗎?”的問題,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思考,產生屬于自己的想法。隨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相互討論,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進行思辨和分析,從而闡述自己的思想,接受他人的想法,在提高對政府職能和責任的認識中,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
不難看出,在政治課程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利用合作活動的開展,發揮班級的群體優勢,讓學生在思辨、談論中,實現科學精神的發展,從而滿足政治核心素養的要求。
三、引導社會實踐和自主覺醒,增強核心素養
現代教育理念中指出,學生通過自身實踐的形式所認知的知識,要比傳統形式下認知知識的效果更佳。因此,在對學生講解政治知識中,教師也會注重實踐活動的創建,讓學生在親身參與實踐中,深化對政治知識的認知,促進自身的感悟。同時,實踐活動的開展,也可以加強學生的政治認同、公共參與意識,促進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我們的中華文化》中,教師就可以創建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意識?!耙龑W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等是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谏鲜鰞热荩處煘閷W生設計“走訪當地,探索當地存在的民間文化形式”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際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能夠逐步認識到我國燦爛多姿的傳統文化,從而增強自身的文化認同感,逐步形成國家認同意識。同時,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明確“文化”是需要傳承才能夠永留的,從而主動承擔傳揚中華文化的責任,促進公共參與意識的發展。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提出對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具有積極意義。在現階段政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繼續分析政治核心素養中的內容,找準其在教學中的落腳點,從而促進課堂教學形式的變革,讓政治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課堂的各個環節,滿足對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馬繼宗.加強政治核心素養? 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名師在線,2017(24):36-37.
[2]姜書野.淺談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