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磊

摘 要 本文結合審計實務課程的特點,應用基于結果性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開發,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原理將審計實務的所有知識點和能力要求包括典型工作過程、行動領域、知識領域三個領域,為高職院校審計實務課程教學提供改革方向。
關鍵詞 工作過程系統化 審計實務 典型工作過程 行動領域 知識領域
一、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開發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開發分為三步:首先進行工作任務分析,篩選典型工作,根據專業相應工作崗位及崗位群進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其次進行行動領域歸納,整合典型工作,根據能力復雜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務形成綜合能力領域;最后進行學習領域轉換,構建課程體系,根據職業成長及認知規律重構行動領域,轉換為課程。[1]
二、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審計實務課程設計基本思路
并不是所有高等職業院校的會計專業都開設有審計實務課程,原因可能是審計實務課程本身難度較高,或者是三年教學內學時有限,沒有學時來開設審計實務課程。審計實務課程包括理論部分與實務部分,根據我校(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要求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要求,在課時有限的基礎上,必須把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同時滿足企業對學生審計工作能力的要求。基于上述原因,我校審計實務課程進行了改革,引入了工作過程系統化理論,結合審計實務課程的特點,應用基于結果性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開發,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原理將審計實務的所有知識點和能力要求包括典型工作過程、行動領域、知識領域三個領域,為高職院校審計實務課程的教育教學增加了新的模式。
三、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審計實務課程設計實施
審計實務課程典型工作過程:接受業務委托-確定可接受的審計風險-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初步確定重要性-風險評估-評估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確定可接受的檢查風險-風險應對-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發現與匯總錯報-修正重要性-評價錯報影響-溝通重大錯報-調整重大錯報-評價未更正錯報的影響-出具審計報告。根據審計典型工作過程對審計實務課程的教學設計如表1:
在授課過程中參考上表的教學設計思路,可以把審計實務知識點與技能要求有機融合,不但節約了授課時間,還大大提高了授課效率,同時增加了審計實務課程的趣味性,將原本抽象的審計知識變得脈絡清晰,使學生在學習時可以始終保持清晰的學習思路。
注釋:①姜大源教授講稿。
(作者單位為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亓春紅.工作過程系統化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建設[J].財會通訊,2015(04).
[2] 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結構邏輯[J].教育與職業,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