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學生以形象認知為主,他們對抽象的自然科學現象無法產生正確的認識,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摒棄照本宣科式理論說教,要及時引導學生通過形象觀察和實踐體驗來認識科學,愛上科學探索。本文結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對如何完善小學科學實踐教學進行幾個角度的探索。
關鍵詞:小學科學;觀察;體驗;思考;實踐
小學科學是為小學生開設的啟蒙自然科學知識的課程,其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初步培養孩子們養成科學觀察、思考和探索自然世界的良好習慣。但是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只是照本宣科給孩子們念一下教材理論或者是比貓畫虎給同學們做幾個演示實驗。這樣的教學方式虛與應付,無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認知需求,這就違背了科學課開設的初衷。為了規避這種現象,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生為本,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針對性地設置教學方案,不但要喚起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熱愛之情,還要引導他們通過探索、思考等實踐體驗來激發他們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欲望。鑒于此,下面我就從教學實踐的角度來談一談怎樣以生為本,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愛上科學。
一、 立足學生認知能力,抽象問題形象展示
兵書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學也是如此,小學科學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要了解小學生的基本認知特點。小學階段孩子們抽象思維發展不完善,以形象認知為主,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但是看問題比較膚淺。基于這些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再沿襲照本宣科的理論說教,要以能把科學知識中抽象的知識點以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這樣才能激發小學生的探索興趣,提高認知效率。
例如,學習北師大版5年級《給水加熱》時,假如一開課就給同學們將“蒸發”“沸騰”這樣抽象的科學概念,同學會發蒙。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弱理解的難度,我們要以形象的方式來啟發學生學習這些科學概念:1. 平時做飯的時候用火給水加熱會有怎樣現象?(同學回答:冒熱氣、水翻滾)2. 仔細想一下從開始加熱水的溫度發生什么變化?(變燙、升溫)3. 水開后,持續加熱溫度會怎樣?(同學們搖搖頭)。最后一個問題雖然不知道但是喚起了好奇心,然后我們就可以開展小實驗,用酒精燈給試管里的水加熱,同時同溫度計測量,大家會形象地發現從開始加熱到水開溫度一直上升,上升到一百度水開了然后不再上升。然后我們提示同學們觀察這個過程中水量的變化,引導同學們認識到水通過沸騰變成水蒸氣(白汽)飄走了。這樣以形象的方式來講解和演示,便于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形象理解科學概念,這樣才能對科學知識有形象的理解。
二、 注重指導科學觀察,結合思考客觀認知
觀察和思考是我們認知自然現象、發現自然規律的必由之路。小學科學教學目的不是讓同學們背誦科學知識點,而是要引導同學們掌握科學的觀察、思考和探索方法,讓他們能結合自己的觀察進行科學思考,然后通過實踐認證來求證科學結論。
比如我們在學習《水到哪里去了》這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深入思考:1. 觀察生活現象,思考:①洗衣服后晾在外面就會干了,水到哪里去了?②為什么在身上潑水我們會感到涼快?(這兩個問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喚起他們的認知需求,驅使他們注意觀察周邊不起眼的科學現象,產生深入的思考);2. 設置實驗,驗證思考: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低于室溫的水的溫度,然后拿出來在室溫中觀察溫度計發生什么變化?(同學們看到溫度計的溫度還會降低,這是為什么呢?)。這樣我們再及時點撥,讓同學們認識到水蒸發會降溫這一科學規律……這樣結合生活經驗啟迪思考,然后再通過實驗對比認知,不但能激活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更能讓他們通過科學操作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最終結合思考歸納出科學歸類,逐漸提升科學素養。
三、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提升實踐探究能力
常言道:實踐出真知。課堂上的思考和實踐是有限的,只是讓同學們掌握了科學的思考方式和探索方法。實際上,通過基本的觀察我們能發現身邊很多平時容易忽視的自然現象,其幕后都有一定的科學規律,因此要想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就要鼓勵他們敢于發現問題,勇于進行自主探究,這樣才能全面提升科學實踐能力,達成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比如,學習《摩擦力》內容時,短短的幾十分鐘課堂時間遠遠不足以滿足學生對摩擦力的深入認知。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鼓勵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來設置自主探究實驗來從不同角度觀察、體驗摩擦力:①用測力計拉著小木塊在光滑的平面勻速運動,記下測力計數據;②用測力計拉著小木塊在粗糙的平面以同樣速度勻速運動,記下測力計數據;對比這組數據同學們會發現①<②,說明光滑的平面上摩擦力小。同理,在同樣的平面上分別拉著輕重不同的小木塊以同樣速度勻速運動,會發現重得小木塊需要的力要大,說明增加物體重量會增大摩擦力……這樣同學們通過自主設置實驗來探尋科學規律,能將科學知識和實踐運用結合起來,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四、 小結
本文是我集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以形象化、實踐化的方式提升小學科學教學效率的分析和探索。客觀地說,科學規律對于以形象認知為主的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為了提升小學科學的認知效率,我們可以先從現象入手,以形象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體驗觀察、思考和科學實踐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認知速率,有效達成課堂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淑紅.小學科學教學靈活性初探[J].吉林教育,2016(48).
[2]姚久峰.小學科學探究教學之我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4).
作者簡介:
婁青梅,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寧臥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