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材、學生三位一體,共同構成了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兩大主體。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先前知識和技能,或缺乏學習的動機,難以集中注意力,那么不管教師教得多好,學生都不可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反之,如果教師缺乏人格魅力,那么無論學生的知識儲備有多少、學習動機有多強、學習時間有多充分,同樣也無法取得較好的效果。下文將從學生和教師角度分析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
一、 學生角度
(一) 注意力集中程度
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活動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努力,如果僅僅依靠老師的講授,而學生不投入關注,那么教學將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具有主動學習的心理準備狀態是使教學有效的重要條件之一。在眾多心理狀態中,注意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心理狀態,心理學中注意指的是心理過程對一定事物的集中,所謂集中指的是心理活動對特定事物的持續反映的狀態,這一狀態可以保持、深入并抑制與之無關的活動?,F代教育心理學認為注意力在認知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任何學習活動如果失去注意的參與,都將是低效的或無效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有數據顯示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與教學效果呈正相關關系。因此教師應當培養、訓練學生的注意力,一般認為教師布置明確的學習任務、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注意的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二) 已有的知識基礎
奧蘇貝爾認為,在有意義學習中,新的學習總是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者總是利用原先的知識來促進新的學習,新學習的知識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原先的知識,是個“溫故知新”的過程。所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是影響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奧蘇貝爾有一個著名理論:“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币虼?,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當充分分析學生情況,深入了解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組織課堂教學。
(三) 閱讀理解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學習過程中存在大量文字性資料需要學生閱讀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有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筆者通過制作散點圖分析了滁州二中高二年級期中和期末考試中語文和政治課成績,發現二者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正相關關系,說明語文課成績對政治課成績有顯著的影響。
目前高中生的閱讀能力不容樂觀,一方面,部分學生不能準確把握閱讀的速度。由于閱讀對象的不同屬性,在閱讀過程中需要運用不同的閱讀速度,并非任何書籍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閱讀,也并非所有書籍都需要逐字逐句地仔細閱讀。另一方面,部分學生的閱讀層次停留在較低水平,無法進行挖掘文章深意的高層次閱讀。
造成以上現狀的原因有很多,具體看來,包括:一方面,以信息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興起讓高中生養成了碎片化的閱讀習慣,這種閱讀習慣的養成非常不利于閱讀能力的提高。比如高中生經常使用的微博,事實上每條最多只能發140字,經常接觸這樣的文字材料,學生們就難以集中注意力去閱讀較長的文獻資料。另一方面,中國國內重視外語教育,不重視甚至忽視語文教育的社會風氣起到了錯誤引導的作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育針對高層次閱讀技巧的正式訓練非常缺乏。學生們從小學起就開始花大量時間學習英語等外語,而語文的學習時間卻得不到保障。
二、 教師人格魅力因素
教師應當嚴于律己、身體力行。提供及時的、經常性的反饋就是教師對工作嚴格要求的表現。實驗證明,使用頻繁的、簡短的測驗測試學習效果相對于偶爾的、較大型的考試而言,對學生學習更具促進性,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及時、準確、詳細地了解自身學業的進展狀況,不能拖延批改學生完成的作業,也不能馬虎批改,要幫助學生分析作業中的錯誤,針對性越強,效果越好。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贊賞,學生們可能不太在意教師是否關愛自己,但他肯定渴望得到教師的尊重。有些教師膚淺地認為尊重學生就是不體罰、不打罵學生,其實這只是最低要求,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生觀強調學生是有獨特性的人、是有獨立意義的人、是有豐富情感的人、是有權利的人,因此教師還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權益等各方面。在日常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極力避免用暴力語言傷害在學習與紀律遵守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不能嘲諷、挖苦后進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保持公正,對學生一視同仁,避免偏見和歧視,不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惡為標準處理師生關系。確保教師公正,對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極為關鍵。古話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沒有哪位教師希望自己受不公正的對待,所以,每位教師都不應該不公正地對待學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傾聽學生的觀點,平等地對話,融洽地進行意見交換。教師既要對自己講授的知識充滿信心,同時也要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加以審視和評議,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培養批判思維。
作者簡介:王開森,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