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能力是現代人的重要素質,也是社會中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的體現。在創造性游戲中引發孩子們的合作動機及合作意識,是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合作能力;創造性游戲;大班幼兒
善于與他人合作是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是幼兒今后生存與發展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指南》中指出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分工合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技能來培養下一代,即: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其中“學會共同生活”就是指要培養幼兒在人際交往中與人合作的優良品質和能力。合作能力是現代人的重要素質,也是社會中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的體現。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自私自利、小皇帝現象占有大部分。雖然也喜歡和同伴一塊兒玩,但在玩的過程中,由于合作意識不強,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總免不了發生這樣或那樣的矛盾和沖突。在他們嘗到了合作游戲的甜頭,產生了合作的愿望時,又由于他們對活動的共同目標的理解和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協同一致的合作技能往往落后于他們的合作愿望,合作游戲因此常常受到影響。在合作游戲中,要求幼兒學會合作尋找共同的目標,學習分工,認真執行各自任務,接受游戲規則的約束,在游戲中解決爭端,提高自我解決糾紛的能力,學會互相諒解,互相幫助。幼兒在進行創造性游戲的過程中既有創造成分同時還具有合作的成分。因此,在創造性游戲中引發孩子們的合作動機及合作意識,是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在帶大班幼兒開展創造性游戲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一、 在創造性游戲的內容構思方面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教師讓孩子了解游戲主題,在明確游戲的主題后,教師要鼓勵幼兒分組積極地圍繞主題共同構思游戲的內容,對他們合作構思的內容要給予肯定并進行分析。例如,角色游戲的內容始終處于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幼兒為實現游戲目的,就要不斷地適應變化中的新情況,開拓新領域,玩出新花樣。所以在內容構思方面我就讓孩子們在分組討論后提出“我們幾個想開展一個什么內容的角色游戲”及開展這個游戲的好處。在一次角色游戲內容的構思中,玉婷小朋友說:“老師,我和吳敏商量好開一個服裝廠,我倆做設計師,請其他小朋友有的做縫紉師,有的做賣衣服的。”我立刻對她的這一構思給予肯定,并和他們一起商量服裝廠里應設立的角色。結果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充分體現了在創造性游戲中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
二、 在創造性游戲的準備和結束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一個創造性游戲的順利開展和結束,單靠教師或少數孩子的準備或收拾,既浪費時間又浪費力氣,應由大家共同合作來準備游戲中需要的東西或是共同收拾,整理游戲材料。例如,開展表演游戲“金色的房子”,孩子們在熟悉故事內容、角色對話的基礎上,我對孩子們說:“現在我們來表演游戲,那要準備些什么東西呢?”“要有金色房子。”“小姑娘、小狗、小羊的頭飾。”“要有美麗花。”……孩子爭先恐后的說著。我又說:“我們現在什么都沒有怎么辦呢?”海東說:“我和馬明銳做房子”羅婷說:“我們女孩子做花籃和花。”娜娜說:“我做頭飾。”于是孩子們一起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制作表演道具——頭飾、花籃、花等,共同創設表演的場地(用大型積木搭房子,打開綠色的墊子當草地,在草地上布置各種各樣小花等),從而得到共同參與游戲準備、愛惜游戲材料的樂趣。又如建構游戲時,先引導孩子們商量搭建什么?用什么材料搭建?場地怎么分?讓幼兒自由商量,自由分工。教師做旁觀、引導。在游戲結束后,我對著小朋友說:“小朋友要回家了,可是玩具寶寶也想回家了,怎么辦呢?”“它們應回到哪兒呢?”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一起收拾道具材料,分類歸放,使幼兒的合作意識得到不斷加強,同時又體驗到合作的快樂。
三、 在創造性游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大班幼兒的創造性游戲大都是大型的主題游戲,這就要求孩子們在遵守游戲規則的基礎上共同協商進行合作。在一次建構活動中,我要求孩子搭建《美麗的汀江兩岸——大同》,他們自愿組合后。我說:“小朋友先討論你們看到的汀江兩岸是怎樣的?想構建怎樣的河岸?河岸上有些什么?需要制作些什么?同一組的小朋友應怎樣做才能把河岸搭建得又快又好?”孩子們經過一番討論分工后,有的做汽車,有的搭建太平廊橋,他們還劃分有人行道、機動車道、圍棧道等,每組中選出一個總設計師,就是負責總體規劃——把同伴作品擺放在選定的位置,一個活動下來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又如在參觀超市后,我說:“老師要在我們大(一)班開設一個超市,要設幾個區?擺放些什么呢?”孩子們經過討論后在角色區開設了一個超市,有服裝區,日常用品區、蔬菜區、玩具柜,他們在分配角色、布置場景,幼兒游戲時,一個超市不熱鬧,合作的效果也非常好。
當然,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的方法還有許多,需要我們老師及時地引導,家長的共同配合,才能使他們的合作行為朝著良好的方向不斷發展。我們應該重視合作教育的反復性,又應該重視合作教育的持續性,并根據幼兒年齡的不斷提高而充實合作教育的要求。
作者簡介:
廖秀英,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大同中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