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紫茹
摘 要:博物館加強展覽領域合作既是最大化地拓展博物館展覽的展示空間及內涵,也是博物館獲得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廣西博物館十分重視與國內外博物館的展覽交流,舉辦了很多的合作展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透視廣西博物館這些成功的合作展覽,對提升博物館的知名度、幫扶地方博物館、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團隊協作等方面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聯合辦展 ;展覽類型;文化內涵
廣西博物館是全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有館藏文物(含古籍)7萬多件(套)。受到展廳面積等因素的影響,收藏了廣西大部分出土及傳世文物的廣西博物館,無法在館內將這些珍貴文物更多地展示給廣大觀眾。這就需要走出去,將廣西博物館的展覽展示平臺進行延伸,借助其他文物單位的寶地一展廣西博物館的風采。自2008年廣西博物館對廣大觀眾免費開放以來,廣西博物館與外部的展覽交流日益頻繁,除了與國內其他省區交流外,也與國際接軌。本文主要述論近5年來廣西博物館借助其他博物館的場地,立足館藏文物特色,拓展合作空間且取得良好社會效果的重要館外合作展覽。透視這些成功的合作展覽,對提升博物館的知名度、幫扶地方博物館、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團隊協作等方面具有深遠意義。
1 聯合辦展概況
近5年來,廣西博物館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和館藏文物特色,借助良好的地理中心位置,在國內外的博物館推出了一系列傳播地域文化特色的展覽,并取得很好的社會效果。經梳理發現,近5年來,廣西博物館與國內博物館聯合舉辦且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展覽有:“云帆濟滄海——海上絲綢之路特展”“那山、那水、那人——廣西壯族歷史文化展”“印絕不猶人——馬萬里書畫篆刻藝術回鄉特展”“郁蒼其盛雋秀如林——兩館藏桂東南精品文物展”“茶馬古道——八省區文物聯展”“甌駱印象——廣西百越文化文物特展”“這里的石頭會說話——石質文物精品展”“巨匠丹青——廣西博物館藏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精品畫展”“秦漢文明”“桂花與壯太——壯錦與太魯閣錦歷史文化展”“丹青桂韻——廣西近代美術教育名家作品展”“心儀廣西·六十國寶——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文物博物館事業成果展”“盛宴——見證《史記》中的大西南”等聯合舉辦的展覽。相對于國內展覽,廣西博物館館藏的珍貴文物主動參與國外博物館精品展覽展出的機會相對國內其他省區來說較少。近5年來,僅在2017年4月初有館藏符合國外展覽需求的秦漢時期的珍貴文物參與了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帝國時代——中國秦漢文明特展”,對館外合作展覽仔細梳理統計發現,這是廣西博物館近5年來首次參與國外博物館精品展覽。
2 策劃展覽類型及文化內涵
近5年來,廣西博物館立足館藏文物特色,策劃展覽類型可歸納為聯合籌劃型和自主籌劃型展覽。其中,自主籌劃型細分為綜合歷史類和館藏書畫類。館內學者一直致力于館藏文物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融入展覽中,極大地提升了展覽的文化內涵。
2.1 聯合籌劃展覽及文化內涵
聯合籌劃展覽,即非原創性展覽,挑選符合共籌展覽主題的廣西文物與國內多家博物館共同完成展覽,然后進行全國巡展。如大型文物展覽“絲路帆遠——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九省區(市、區)聯展”,由福建博物院、廣西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院)聯合主辦,展覽自2013年在福建博物院展出以來,先后在首都博物館、廈門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海南省博物館、新疆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等館展出。展覽匯集9省(市、區)近50家文博單位約300件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品包括絲綢、陶器、瓷器、銅器等門類。廣西博物館參展文物共計17件(套),參展文物數量在該聯展中占了一定比重,向觀眾展示了中國歷代的流光風韻,再現波瀾壯闊、橫跨萬里的航海圖景,使觀眾了解了古代東西方文化及貿易往來合作交流。又如大型文物展覽“茶馬古道——八省區文物聯展”,由中國博物館協會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業委員會發起,廣西博物館、云南省博物館等8家省級博物館聯合主辦。展覽自2015年至2018年先后在云南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天津博物館、寧波博物館等展出。展覽以西部古代交通史和茶馬古道沿革為大背景,以時間為主線,集合8省區10余家博物館的340余件(套)文物,涉及陶器、瓷器、銅器、石器、漆器、金銀器、錢幣和佛造像等十余個類別,重點向觀眾講述茶馬古道從故鄉到遠方的故事,以及茶馬古道豐富多彩的文化特質。在“茶馬古道——西部八省區文物聯展”中,廣西參展文物共計59件(套),重點向觀眾立體呈現了廣西茶馬古道因其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特定的生產方式所留下的人文蘊涵深厚、藝術造型精美的文化遺產。再如“桂花與壯太——壯錦與太魯閣錦歷史文化展”,2017年至2018年在廣西博物館和云南省博物館展出。展覽以壯錦和太魯閣錦的歷史文化為主題,內容包括兩種織錦在歷史起源、材質、工藝、功能、紋飾內涵和合作創新六個方面,歸納分析兩者的共同點和差異性。
2.2 自主籌劃型展覽及文化內涵
自主籌劃展覽,即原創性展覽,自主籌劃展覽規模相對聯合舉辦展覽規模要小一些,主要利用館藏文物,由本館策展人獨立完成展覽策劃。經梳理研究發現,廣西博物館近5年來舉辦的自主籌劃展覽可細分為綜合歷史類和館藏書畫類。綜合歷史類自主籌劃型展覽,以“那山、那水、那人——廣西壯族文化展”“甌駱印象——廣西百越文化文物特展””這里的石頭會說話——石質文物精品展”為例,這些展覽向觀眾展示了獨具廣西特色的生產、居住、飲食、服飾以及節慶文化。如“那山、那水、那人——廣西壯族文化展”,自2014年8月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出以來,先后在蘇州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博物館展出。展覽以壯語中的“那”字(原字為上那下田,意為“水稻田”)為主題及線索,共展出廣西壯族不同歷史時期的文物170余件(套),通過銅鼓、服飾、樂器等展品,呈現了廣西歷史悠久、絢麗多彩、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又如“甌駱印象——廣西百越文化文物特展”于2016年6月至7月在鎮江博物館展出。展覽以時間為序,展示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西甌、駱越族群的115件文化珍寶,涵蓋青銅器、陶瓷、玉石等多個大類,反映廣西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再如“這里的石頭會說話——石質文物精品展”,自2017年6月以來,先后在玉林市博物館、南寧博物館和防城港市博物館展出。該展覽共計展出文物177件(套),貫穿了廣西歷史時期的每個階段,揭示了人類在與石質器物長期的密切互動中不斷提高認知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過程。書畫類自主籌劃型展覽,如“巨匠丹青——廣西博物館藏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精品畫展”“丹青桂韻——廣西近代美術教育名家作品展”等展覽均取得很好的社會效果。“巨匠丹青——廣西博物館藏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精品畫展”,2017年在玉林市博物館展出,展覽匯集廣西博物館館藏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四位名家的35件精品力作。畫師們以質樸清新歌詠美好,還將濃郁的東方繪畫美學意韻與西方藝術融會貫通,毫端蘊奇墨存香。“丹青桂韻——廣西近代美術教育名家作品展”,2018年在桂林市博物館展出。展覽集合了13位近代書畫名家的33幅作品,有帥礎堅、關山月、馬萬里、陽太陽等名家佳作,中西技法并用,畫風樸實,筆墨蒼勁,意趣雋永。
3 聯合辦展的現實意義
近5年來,廣西博物館借助其他博物館的場地,立足館藏文物特色,拓展合作空間,取得良好社會效果。館外合作展覽在提升博物館知名度、幫扶地方博物館、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水平、團隊協作等方面具有深遠意義。
在提升博物館知名度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觀眾對博物館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文化遺存的不完整性以及展廳面積局限性等多種因素,只有與其他博物館進行展覽合作,才能更好地對外宣傳館藏特色,使文物的故事流傳更廣。廣西博物館秉持借助其他博物館場地宣傳廣西文化、講好廣西故事的理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與國內外博物館開展展覽交流與合作,如前文提到的“秦漢文明”“云帆濟滄海——海上絲綢之路特展”“茶馬古道——八省區文物聯展”“那山、那水、那人——廣西壯族歷史文化展”“桂花與壯太——壯錦與太魯閣錦歷史文化展”等展覽,這些展覽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不僅使館藏文物得到了有效利用,同時也有效地宣傳了廣西博物館館藏特色及廣西悠久的歷史文化。廣西博物館與其他博物館加強展覽交流與合作,將展覽的價值進行傳播,既是對文物作用的充分發揮,也是對博物館展覽展示平臺的最大延伸,更大程度地提升了博物館的知名度與社會地位。
在幫扶地方博物館方面。玉林市博物館與防城港市博物館都是新建成的博物館,舉辦原創展覽及合作展覽經驗不足,廣西博物館向地方博物館推送的“這里的石頭會說話——石質文物精品展”展覽,可以說是廣西博物館對地市級博物館進行業務指導與幫扶的一個成功案例。該展覽是廣西博物館和地方博物館的合作交流展,是廣西博物館與玉林博物館的第三次合作,與防城港市博物館的首次合作,均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體現了廣西博物館助力地市博物館在陳列內容設計方案、陳列展覽提升、社會活動策劃等方面的文化擔當。
在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工作方面。館際間加強展覽領域合作,除了延伸博物館展覽的展示平臺外,也拓寬了文博工作人員的交流空間與平臺,工作人員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如參加館外合作展覽的專業技術人員除了完成布展、撤展、協調、學術交流等相關工作外,還有機會與國內外同行在學術研究、展陳策劃、文物保護、文創開發、博物館管理等方面進行交流,學習其他單位先進的方法和技術。近5年來,廣西博物館與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及國內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廣東省博物館等合作舉辦的展覽,在文物保護、展陳設計、展品說明、館藏保管、社教活動等方面經過了長時間的實踐,其中的成功經驗及失敗教訓都值得借鑒。廣西博物館在基礎設施、展陳面積、理論研究、綜合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而繼續借助其他博物館場地,積極參與館外合作交流展覽,吸收先進技術、先進理論,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對改擴建后的廣西博物館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在團隊協作方面。從博物館的展覽內容設計和形式設計角度來看,每一個展覽的策劃都需要一個團結的博物館團隊來完成。而為了能更好地闡述文物及呈現歷史原境,還需要對文物出土地進行實地考察,置身其間,感受和體會其歷史原境。2015年至2018年在國內巡展的大型展覽“茶馬古道——八省區文物聯展”就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廣西博物館成立了“廣西茶馬古道”課題研究組,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科學安排時間,自行擬定外出調研計劃,為研究搜集材料。課題組研究成員先后到達橫山寨、百粵坡、滇粵關津等地調研考察,將研究成果融入展覽,提升展覽的價值內涵。從博物館觀眾沉醉于最后的展覽呈現來看,除了博物館專業技術人員舒適的展線設計、文物的得當擇選、平實易懂的展覽語言以及貼心的展覽配套服務外,這背后還蘊含了文物運輸公司、展廳保潔等工作人員在其中所付出的汗水。
4 結語
綜上可知,廣西博物館因受展廳面積等因素的影響,無法將館內收藏的珍貴文物展示給觀眾。在全球化新形勢下,廣西博物館加強展覽領域合作,立足館藏文物特色,借助其他博物館場地,將館內的珍貴文物更多地展示給了廣大觀眾。物館間的展覽交流與合作,以及館際間建立的深厚友誼,為講好廣西故事,宣傳中華文明有積極作用,同時也提升了博物館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