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各項習慣養成的階段。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小學班主任,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對錯,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立足于此,淺談目前小學習慣養成中存在的問題,并以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具體分析學生養成習慣的策略措施。
關鍵詞:班主任;小學;習慣培養
班主任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學生思想上的啟蒙者,尤其是小學階段,班主任既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為學生日后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就目前來說,班主任在教學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習慣養成。
一、小學習慣養成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小學教育中,都過于注重學生成績的好壞,忽視學生的道德修養和習慣培養意識,從而導致小學生除了學習,其他一切事物都不重視,使學生的價值觀出現偏差。其次,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差,但是模仿能力極強,很多不良習慣或者不良現象如果不加以制止和改善,很容易造成同學之間相互模仿,造成較大影響。最后,小學生年齡小、自制能力也相對較差,我們常說,一個習慣的養成一般需要21天的持續努力,很多學生在習慣養成過程中缺乏堅持,教師和家長也缺少約束,從而使習慣培養不了了之。
二、小學生養成習慣培養的策略措施
小學階段的習慣培養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生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率;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塑造性格、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方式,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從學習和行為上共同努力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為學生日后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生往往更加喜歡自由、無拘無束,不愿意被死板的課堂所束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從學習中感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逐漸喜歡學習、愛上學習,從而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就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所以,對于模仿能力極強的小學生來說,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積極、愉悅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學習、培養習慣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閱讀習慣的培養中,教師可以在每天的課堂開始之前,讓學生依次閱讀一篇小文章,可以是小故事、散文或者古詩等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還可以在班級中專門留出一個位置設置為“讀書角”,讓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開闊視野,培養閱讀習慣;教師還要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通讀、精讀、泛讀、略讀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求合理選擇閱讀方式,讓學生逐漸養成“樂讀”“悅讀”的好習慣。
2.嚴格訓練,持之以恒
眾所周知,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21天的堅持和努力,所以在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嚴格訓練、持之以恒的目標和態度,對學生的日常學習進行引導和鼓勵,對于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堅決制止和取締,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在訓練學生書寫習慣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學生帶有負面情緒、書寫不認真等問題,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引導學生認識到書寫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認真、規范的書寫習慣。
(二)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策略
1.提高教師自身素養,以身作則
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道德和性格塑造的重要階段,小學生的行為舉止直接表現出一個學生的教養和涵養。在學生習慣培養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鑒于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極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所以,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行為學習榜樣。如果教師主動將身邊的垃圾撿起,那么學生看到后自然而然會學習教師的行為,養成保持衛生的好習慣;如果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中,用溫柔、文明的語言和學生溝通交流,那么學生自然而然的養成不大聲喧嘩、語言文明的良好行為習慣。
2.制定民主化的行為班規
小學生年齡小,相對缺乏自制力,所以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中離不開教師的管理和行為規范的約束。在傳統的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死板、僵硬的管理條例灌輸給學生,讓學生產生壓抑感,實際效果也并不明顯。所以,教師在規范學生行為時,要注重班規的民主化和主動化,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班規的制定,并積極遵守,從而引導學生逐漸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班干部輪流制的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日常行為管理中,既可以了解班干部工作的難處,又能強化學生自身的責任和意識,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提高學生覺悟和自覺性,從而逐漸規范學生言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在小學生習慣培養中,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作為小學班主任教師不僅要做好學生的教學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做好學生行為上的引導者,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學習和行為兩個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但與此同時,學生習慣養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學生乃至家長的共同努力,為小學生健康身心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丁學華.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9(8):64-65.
[2]曲新.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8):239-241.
[3]馬俊俊.小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文獻研究[J].現代教育,2018(5):58-59.
[4]燕鳴春.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8):44-45.
[5]趙玉狀,姚秋者.班主任工作要致力于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6(1):92-9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