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英
摘 要: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數學比其他學科能更好地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深度學習需要運用高階思維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深度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對當前小學數學學習狀況進行剖析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往往停留在表面,是在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下被動地學習,缺乏學習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更缺少深度的學習。缺少深度學習,不僅會影響到數學教學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果,對學生數學成績和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產生不利的影響。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缺少把不同模塊、不同片段的知識進行銜接的能力,從而導致了數學學習的片段化和模塊化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材料,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表面化,不能把教材中不同的知識點進行必要的銜接,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是片段化的。由于數學的知識點比較多,片段化的學習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常常會出現學了后面就忘了前面的情況,知識掌握得不扎實。因為學生不具備將不同章節的知識點組建知識結構圖的能力,所以對數學的學習就會產生很大的阻礙。
2.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缺少創新能力、決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學習中思維過程停留在表層的記憶,從而導致了數學學習的淺層化
在傳統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對于為什么學習數學和怎樣學習數學缺少正確的認知。單純地把學習當做一項任務,學習的功利性強,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取得好成績,只能被動地背誦和記憶知識點,模仿教師的解題方法,數學學習僅僅停留在記憶和模仿的層面。
3.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得不到開發,從而導致了數學學習方法的單一化
每個人由于性格的差異和思維方式的不同,理應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數學的學習也不例外,但在小學的數學學習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成績壓力過大,很多學生都沒有辦法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都千篇一律。
二、深刻把握深度學習的特點
大家都知道與淺層學習相對的是深度學習,以往傳統的數學教學就是一種淺層的學習。深度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度學習需要常規思維以及非常規思維參與其中,通過多樣化的學習策略把接收到的知識信息進行深入加工,在學習中不斷質疑,同時要從多個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舉一反三,培養創造性思維。深度學習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借助信息連接的有效模式進行學習
深度學習是一種系統性的學習,它涉及思維的多層次、多感官和多維度思考。通過對多種知識信息的連接,把不同的學科進行有效的交融,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實現不同學習方式的融合。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面對的是更加復雜、綜合性更強的問題情境,僅僅依靠單一的學科知識或者是單一的方法是很難完美地解決問題的,必須依靠信息的連接,而深度學習強調的正是如此。
2.深度學習注重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建構
深度學習的重要特征表現為反思性的建構。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需要學生充分發揮批判性思維的作用,對于新知識展開鑒別和篩選,并找出與原有知識的連接點,從而把新的知識遷移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使自己能夠構建起新的認知結構。通過深度學習,經過反思建構,學生能夠獲得結構化以及系統化的知識。
3.深度學習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深度學習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思考,積極探索。深度學習需要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追求的不僅是學習內容的難度和深度,而且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全身心地投入,進行積極的反思、探索和創造,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和解決的學習狀態。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深度學習的重要性
1.構建起數學知識學習的意義
在學習中獲取知識,實際上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下,通過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使已有的知識以及經驗得到進一步擴充和改造。在淺層的學習中,學生所獲取的知識是點狀的、片段的和孤立的,數學知識的學習是靜態的,只要遇到新的問題和新的變化就無能為力了。而通過深度學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認知基礎和知識背景,主動地處理、選擇和加工新接收的外部信息,并最終把書本里的知識變成個人的知識。
2.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提高
美國教育家布盧姆提出思維可以分為低階思維和高階思維。低階思維的思維過程具體體現為記憶、理解以及應用,與低階思維相對應的學習方式是淺層學習。淺層學習往往依靠單純的模仿和記憶來進行知識的學習,這是一種比較機械的學習方式。淺層學習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采用的方法往往是封閉和孤立的,在學習中學生沒有辦法進行批判、反思和創新,無法發揮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的作用。而高階思維的思維過程具體體現為分析、創造和評價,與高階思維相對應的學習方式是深度學習。深度學習需要學生置身于具體的情境之中提出問題,并通過對比、分析、比較、概括和歸納,以及調研、實驗、問題求解以及創造等學習活動,對問題作出自己的判斷,從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經過深度的學習過程和經歷,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信息素養和協作能力等一系列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快速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3.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的是學生必須擁有可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以及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它是學生在技能、態度、知識、價值觀以及情感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通過深度學習,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實現對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度學習教會學生透過表面和淺層的現象看到更深層次的規律。在深度學習中,通過質疑爭辯、獨立思考、合理遷移以及信息聯結等一系列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深度學習是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和推進教育變革的有效策略。
四、將深度學習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策略分析
1.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解,促其形成深度體驗
所謂的數學理解就是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價值以及意義的領會,從更深的層面上說就是學生的心理結構和數學的邏輯結構相匹配。具體來說,數學理解包括工具性理解、關系性理解以及創新性理解這三個層次。數學理解不僅僅是數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關鍵。缺少了數學理解能力,學生就無法形成深度的數學思維,在數學學習中也就無法進行深度學習。所以,實現深度學習,就必須想辦法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例如,在“位置與順序”的教學中,讓學生理解與位置有關的概念的本質內涵是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出自己前、后、左、右同學的名字,讓學生理解這些位置關系的具體含義。然后再讓學生轉過身來,背對著講臺,寫出此時自己前、后、左、右同學的名字。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對比兩個結果,使學生獲得位置關系是相對的,而并不是固定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對位置關系的理解更加深入。數學理解在深度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必要前提,同時也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重要保證。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要把學生的數學理解從工具性理解提高到關系性理解以及創新性理解的層次。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層面和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發現和創造能力。
2.形成完善的數學知識結構和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數學知識之間是存在內在聯系的,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知識連接能力是實現深度學習的體現。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數學原理、概念以及法則之間組織有效的認識結構,從而形成知識網絡,并且讓其成為個人內部知識網絡中的組成部分。深度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不同的知識片段和模塊連接起來,形成完善的數學知識結構和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更加系統化。例如,在學習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應該充分發揮知識連接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知識連接能力,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通過旋轉、復制和平移等操作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進而在計算面積的時候,學生可以通過求三角形的面積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從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出發,把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等四邊形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形成和圖形有關的知識網絡。連接是學生對數學的認知結構進行重組的關鍵,也是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深度構建的關鍵。在學習中,經過歸納和求同,找出共同的規律。在進行知識連接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使學生的聯結思維得到縱深發展。通過引導學生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得到再認識和再升華,從而形成不同的類別、形態以及性質的知識結構。
3.深度反思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
作為深度學習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深度反思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廣度上得到擴展,在學習的深度上得到挖掘,在學習的長度上得以延伸。深度學習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能夠實現自我規劃,在學習之后能夠開展自我評價,如此一來,通過深度學習,學生的數學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深度反思可以實現學生對數學知識認知的擴展和延伸,所以在深度學習中,讓學生養成反思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多地停留在淺層學習的階段,同時教師的教學只是把數學知識當作孤立的事實傳授給學生,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不夠深入,沒能形成數學知識的完整結構。通過實踐證明,只有開展深入學習,才能改變當前的數學教學現狀,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屈佳芬.引領學生深度學習:路徑與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7(28).
[2]裴惠琴.深度化學習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18(9).
[3]黃曉佩.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J].華夏教師,2018(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