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周
摘 要: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實現的一個教學目標,在當前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語文教師需要對學生寫作能力培養加強重視,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合理的方法手段,逐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對此,針對當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現狀展開分析,然后提出了對應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能力;培養;教學策略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雙核心。通過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單純從寫作能力這個方面來講,又涉及到了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自身寫作的興趣等等。目前,在這些方面,小學生都表現出來了一些問題,語文教師要形成關注,巧妙化解學生寫作上的問題,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水平。
一、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現狀
從目前小學生的寫作能力表現來看,高低差異非常明顯,很多學生都表現出來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問題,導致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并未達到理想中的高度。具體而言,小學生寫作能力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缺乏寫作興趣,甚至個別學生存在畏懼心理。在小學語文寫作中,部分學生的興趣缺乏,在課堂上提不起興趣,在寫作中參與得非常被動。不僅如此,甚至還有個別學生對寫作存在畏懼,提起寫作就會產生不安情緒,這樣便很難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有效培養了。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便需要解決學生興趣缺失的問題。
第二,寫作積累不足,寫作空洞言之無物。寫作的基礎是積累,就是根據一個具體的主題,將自身的積累轉化為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形成一篇文章。但是從小學生的寫作來看,不少學生的積累不足,很多時候寫出來的作文空洞干癟,沒有實際內容,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出現雷同的問題。
第三,寫作實踐缺乏,技巧掌握不純熟。在寫作中,會涉及到很多寫作技巧,尤其是一些語法句式上的技巧,比如最為常見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對于這些技巧,需要學生充分掌握,并且運用到寫作實踐當中。但是目前教學活動的實踐不足,導致學生對相關技巧并不熟悉,降低了教學效果,也阻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必然要求,對于小學生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語文教師要認識清楚,對癥下藥,積極改進語文教學。
(一)趣味化教學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在學習中,不論是對于什么課程,學生的興趣都是非常關鍵的,這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興趣實現激發,改變學生的抗拒心理,讓學生切實參與進來,體會到寫作的魅力與樂趣。具體來講,首先,可以構建趣味情境教學。基于寫作主題,結合學生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案例,設計趣味化的情境,將學生引入這個情境,發揮自身的想象,在情境中發散思維,領會寫作要點。其次,可以通過游戲來教學。小學階段的寫作,很多時候都是描述實際的故事。因此,可以將對應的故事設計為一個角色表演游戲,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角色表演,然后根據自身的表演感受來進行寫作,這樣便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趣味化的手段來教學,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加強閱讀積累強化學生寫作基礎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要想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實現提高,那么便需要加強閱讀積累,通過合理的手段,夯實學生寫作基礎。一方面,要從閱讀教學入手,對于課文中一些優美的句子段落,可以讓學生勾畫下來,背誦記憶。不僅如此,還需要拓展閱讀,引入一些課外的閱讀素材,讓學生進行閱讀積累。另一方面,從寫作教學這個角度來講,可以設置分享生活經歷的活動。也就是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小組內,圍繞具體的寫作主題,將自身一些與寫作主題相關的生活經歷分享出來,與組內其他學生相互探討。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吸收其他學生的一些經歷,形成自身的積累。隨著學生積累的不斷增加,寫作基礎也就會越來越扎實。
(三)靈活實踐逐步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有足夠的實踐作為支撐,不能全是理論教學。但是寫作教學的占比不高,學生用于寫作的時間更少,因此就需要結合教學實際,靈活設置實踐。第一,在閱讀教學環節,可以設置仿寫、造句、新編改寫等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寫作。第二,在寫作教學環節,則需要減少理論講解的時間,盡可能多給學生留出寫作實踐的時間。第三,要創設課外讀書活動,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或是讀后感,用讀書筆記來取代以往的日記或是周記,這樣可以讓學生實現有效實踐。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培養意義重大。對于語文教師來講,要切實理解目前學生存在的問題,然后從激發學生興趣、夯實學生積累以及靈活實踐等方面出發,多管齊下,便能綜合性地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杜雪靜.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1).
[2]王燕芳.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6(2).
[3]張炫炫.關于小學語文寫作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探究[J].新課程(上旬),2013(8).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