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宜洛
【摘 要】 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是新興專業,對我國基礎教育師資結構的改善和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都起到了推動作用。本專業學生的就業曾經是一路飄紅,但隨著教師準入制度的放開和小學教育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在求職時也遇到了一定的困境。本文從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入手,分析了該專業學生就業時面臨困境的原因,并嘗試提出改善小學教育師范生就業困境的對策。
【關鍵詞】 小學教育 師范生 就業 困境 對策
一、引言
從南京師范大學曉莊學院設立我國第一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開始,它便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既解決了基礎教育師資需求的問題,又解決了我國教師教育專業化發展學歷問題,至今有近百所師范院校和綜合性大學開設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而其招生數量在不斷增加。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畢業生在該專業最初設立的幾年其就業形勢良好,但隨著設置小學教育本科專業院系的增多,同時非師范類的畢業生也可手持教師資格證獲取教師招聘考試的機會,這使得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就業形勢愈加嚴峻,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競爭趨勢愈演愈烈。作為高等教育衍生現象之一的“就業難”問題也已延伸到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學生,使曾經一路“飄紅”的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如今也面臨就業的困境。
二、小學教育師范生的就業現狀
(一) 小學教育師范生的就業環境
由于對小學教育專業缺乏了解,大多應聘單位認為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學歷不夠。從小學教育專業已開設的課程來看,其主修課程也沒有自身特色,應聘單位往往產生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不精,會認為讓他們去教小學,要么是大材小用,要么就是所學專業不對口。譬如一些學校想招小學語文教師、數學教師,他們會認為大學里中文專業、數學專業的畢業學生會更專業些,更占優勢些,而認為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教小學語文、英語課可能會存在專業知識不夠。該專業的學生也表示當他們去應聘一些初中、小學教師崗位時,常常會出現不符合應聘的招生簡章要求而無緣參加考試,而設置的這些門檻直接影響了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
(二)小學教育師范生的就業觀念
對于面臨著學科功底不如學科專業學生的尷尬境地,本專業學生卻不同程度地存在就業期望高、對職務和薪金的要求偏高的心態。學生在就業選擇時主要考慮因素依次為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家庭滿意、實現個人價值,比例最少的是國家需要及社會價值等因素,而對于專業是否對口的關注更少。還有部分學生的就業不是主動選擇、積極競爭,而是被動就業得過且過的態度。顯然學生沒有清楚地認識到健康的就業觀念決定著自己的發展方向,而脫節觀念的存在與我國現有的就業形勢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利于本學生本身的就業。
(三)對小學教育師范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小學教育專業主要培養理論基礎寬厚,有較高人文、科學和藝術素養,具有教學能力和現代信息技術能力,有較強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綜合型初等教育教師以及學校管理和培訓人員。目前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對自身專業技能充滿疑惑,加上自身專業積累又不足,從而對就業產生迷茫情緒。同時,學生也表示學校就業指導工作較寬泛,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及職業定位作用不大,學生通過結合就業實際對自身進行職業定位或制定清晰的個性化職業規劃難度較大。學生所面臨的困境得不到解決,而院校召開的就業招聘會的專業與本專業對口性不強,其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吸引力越來越小,因此學生將就業希望寄托在公開的教師招聘考試,這也使小學教育的就業選擇面變的更窄。
三、小學教育師范生遭遇就業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方面
隨著我國教師準入制度的放開,教師教育途徑呈現多樣化,國家對教師教育采取的“學源開放、師源開放”的雙開放政策,鼓勵優秀的非師范專業畢業生進入教育系統,而教育系統穩定性不斷吸引一些綜合性大學的本科畢業生、甚至是碩士研究生紛紛躋身于小學教師應聘競爭隊伍,加劇了教師崗位的競爭。越來越多的非師范專業學生以及在教育系統外難以實現就業的人進入教育系統,使得原本縮緊的教師市場雪上加霜,從客觀上沖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就業市場。另外,隨著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以及小學生生源減少,直接影響小學教師的需求,接踵而來的是各地區對申請進入小學教師崗位的畢業生要求越來越高,有些地區甚至出臺了對專業相關的限制性政策。在這樣的社會形勢下,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碰壁較多,其就業情況處于“尷尬”的境地,這也成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就業面臨困境的原因之一。
(二)學校方面
1.課程針對性不強
高校對小學教育專業“大躍進”的培養方式,導致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缺乏就業核心能力。師范教育體系在實現從三級師范向一級師范轉變后,高校對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由于是高等教育專業,高校在制定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上遵循了慣性思維,將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培養成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注重專業知識培養,拋棄了傳統中等師范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優良的培養方法,忽視了小學教師職業特點對小學教育專業培養特殊需求,而這些特殊需求恰是突出該專業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2.就業指導服務不完善
學校雖設有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開設了一定的就業指導課,但缺乏對學生專業化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如指導工作較為宏觀和理論化,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較少,且大多采取網上授課的形式,針對小學教育專業卻沒有開展專門或系統的就業指導。顯然高校忽視了就業服務工作對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重大影響,使它們常常處于“擺設”而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使大多數學生在擇業時,往往出現沒有明確的擇業目標,大多學生不是主動選擇、積極競爭,而是被動就業,擇業觀模糊且沒有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些將造成畢業生就業目標不清晰,在求職市場上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
(三)學生方面
1.學生專業認同感不強
學生對本專業缺乏認識,沒有進行深入了解,且盲目認為學習本專業沒有多大價值或就業優勢,而其上課次數也是在“點名”與“考試”的壓力下保證的,他們自然對其產生抵觸情緒,不愿意系統學習該專業,對小教專業失去了興趣,也導致與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較少。這種片面的認識和自身的不作為,直接影響了小教專業學生的就業。再加上部分學生對所開設課程滿意度低,認為專業技能訓練類課程偏少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機會也較少,而過多的教育理論講授且與實踐脫節使學生感到自身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積累又不夠,便對專業就業前景產生迷茫的狀態。
2.學生擇業觀定位不準確
學生的擇業意向偏高,對目前就業環境下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缺乏應有的了解,擇業觀存在誤區。大多畢業生將就業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地域好、高收入、高福利等相對穩定的單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就業期望高,對職務和薪金的要求也偏高的心理。但由于自身的創新意識較差,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缺少全面系統的規劃,薪金期望缺乏理性,與現實存在矛盾,這也造成本專業就業難的局面。
四、改善小學教育師范生就業困境的對策
(一)社會方面
政府要實施調控,給與小學教育專業政策性保障。小學教育專業是高等教育新興專業,也是所有師范專業中弱勢專業之一,在師范專業就業整體壓力日趨增大的背景下,政府要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首先,應以師資需求為導向,嚴格控制招生規模,保持供求關系平衡;其次,提高教師待遇,優化對小學教育專業的政策保護;最后,要努力拓寬學生就業的渠道,打破地區保護主義,給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空間。
(二)學校方面
首先,高校應該探索新的培養模式,開展寬厚的專業素質教育,提升核心能力培養。要探究培養模式,注重學科教學,重視學科專業課程的講授,貫徹“先綜合培養,后有所側重”的培養模式。在學生專業課設置中,減少純理論方面的講授,使學生真正學有專長,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避免學生泛泛而學卻學不轉的現象。還要積極開展專業實踐,提升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其次,加強就業指導,提供針對性的培訓。如可以在大三第二學期就開始對本專業的學生開設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課程。針對現在緊張的就業形勢,抓住一切就業機會,對參加考試學生進行集訓與輔導。在保障學生就業的同時,也提高了本專業的知名度和學校的影響;最后,開展個性化的就業服務,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引導學生理性擇業,這也是培育學生就業能力的關鍵。
(三)學生方面
1.突出專業特長,提升核心競爭力
學生應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教師技能,為將來走上教師崗位打下牢固基礎。增強專業認同感的同時,提高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只有認真學習并得到認可,才能在就業時有一定的優勢。在校期間,學生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職業意識,制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比如抓好教育見習、實習等“準教師”體驗機會,多了解小學教師或者其它意向職業的要求和特點,結合專業特長,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及人生目標,從而為自己熱愛的職業努力學習,提升素質。
2.轉變就業觀念,調整擇業心態
在就業過程中要以積極心態面對社會整體環境的影響。第一,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求職。對待求職要務實,不能盲目,不攀比,不等待。找準自己的定位,主動調整自己愛好與實際選擇職業的關系。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求職失敗,從容面對,勇于實踐。第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要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主動適應社會環境,以減少畢業后融入社會的時間,在就業過程中能以包容的心態,更好地融入社會。
五、結語
在當前高校學生就業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小學教育師范生的就業狀況要得到改善,需要社會、高校和學生通力合作。學生自身要有正確的就業觀,努力提升個人綜合素質,高校要完善專業設置,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政府要加強就業環境和制度建設等。只有通過多方面努力,才能共同促進小學教育師范生充分就業。
【參考文獻】
[1] 閆瑞祥.地方高校小學教育專業發展的優勢、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0(2).
[2] 李偉.小學教育專業招生與就業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0(4).
[3] 顧國兵. 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主要困境與破解方略 [J]. 江蘇教育研究,2013(1).
[4] 鄧艷紅,高寶英等.本科畢業小學新教師專業發展狀況的調查[J].教師教育研究,2010(3).
[5] 段作章. 關于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問題的探討[J].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