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背景下,為了全面體現英語學科育人的價值,培養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應打破原有“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強化核心素養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體現。現以《牛津初中英語》7B Unit 6 Welcome to the unit為例,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課后反思三方面對核心素養在初中英語聽說教學的體現進行闡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聽說教學
【作者簡介】錢銀杏(1996.01-),女,漢族,江蘇江陰人,江蘇省蘇州市胥江實驗中學校,英語教師,二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結合修訂版的《初中英語課程標準》,英語核心素養的內涵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四個方面。
本課課題為Outdoor fun,學生能夠根據掌握的有關outdoor activities的語言知識,熟練地或者比較熟練地運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在Presentation部分的單詞學習后,本課通過兩部分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第一,設計小組討論What advantages do outdoor activities have?這部分為四人小組討論,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合理分配組員。討論前為學生提供范例,再讓學生通過討論盡可能多地去將學案中的表格填寫完整。不同學生對于不同戶外運動的理解不一樣,因此在小組討論中學生能夠自由表達想法。第二,兩人對話討論Whats your favourite outdoor activity?這是對上一個活動的延續,學生通過聽讀書本Amy與Daniel關于favourite outdoor activity的討論,學習部分句型結構。同時,有了第一個活動的基礎,讓學生能夠多方面闡述自己的理由。活動開始前給予學生多樣化對話模板,讓學生通過模仿進行對話練習。
在小組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應認清自身在小組學習中的作用,及時做好輔導和總結,傾聽各組成員發言,一方面提醒學生用英語表達,另一方面給詞匯有問題的同學提供幫助。活動結束后請各組成員發表看法,教師將學生的發言以思維導圖模式寫在黑板并進行總結。在這部分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有利于強化學生溝通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在課堂中可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利于激發學生興趣以及鞏固知識。但這一活動還缺乏對學生是否掌握的檢測,倘若將導圖分支擦去讓學生再次填充可發揮這一活動最大價值。
第二個對話活動中,教師在此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語音語調,并且鼓勵學生換用句型再次對話。活動展示部分,學生能夠運用已掌握詞匯與句型流利和同伴對話。教師對于學生各對話相應評價鼓勵,樹立學生對于英語語言表達的自信心。這類對話活動在學生展示之后,還可邀請其他同學對于對話內容進行問題回答或是總結,如此便可讓所有學生參與到這一活動中,不僅僅是二人簡單對話,通過認真聆聽,也能夠使學生取他人之長。
思維品質是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 是英語學習的內化, 也是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應該培成的習慣。學生不單單是掌握中英文之間的互換,而是英語語言思維的學習。學習過程培養思維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和歸納等。
本課首先在Comic strips部分聽說之前,教師通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根據圖片分析動畫人物的動作,從而推測動畫內容。與此同時,教師根據動畫內容提出問題。學生在討論自己猜想后再進行聽說訓練。通過動畫這一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并不是在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探究。學習技能在思維品質培養中得到訓練。這一過程之后,若時間允許,可再讓學生續寫本段動畫,推斷緊接著所發生的故事,更能培養學生的推斷能力和表達能力。

其次,單詞教學過程中同樣注重思維的培養。本課單詞較為零散,為了讓學生對于outdoor activity新單詞學習更有條理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將各類活動以季節劃分。同時對于新單詞的教授,拋棄傳統中英文單詞對照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情境,通過圖片以及對于單詞進行英文描述,引發學生思維積極性,讓學生猜測出單詞。這一過程不僅讓學生了解單詞的意思,更是讓學生了解單詞的基本用法。為增加單詞教學的趣味性,單詞教學過后,還可讓學生通過做動作猜詞的方式檢測學生對于詞匯的掌握程度,也更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最后在Production部分,為了讓學生能夠對本課所學有所鞏固與歸納,教師設計寫作總結活動。學生可以為夏令營策劃活動,對于前期準備與后期工作部分,教師在寫作前與學生進行Free talk,給予一定思維引導,讓學生多方位思考,聽取他們的思維成果,以此激發學生思維創造性。學案將主體寫作部分給出,學生將夏令營前,中,后各項活動填充進文段。活動過程中對于小部分無從下手的學生進行提示,讓每位學生對已知輸入知識進行分析并有效輸出。
英語課堂中,通過英語詞匯、對話、文段的學習,讓學生能夠從中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積淀與文化底蘊。對英語語言的學習,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兩國文化進行比較,體會不同語言背景下文化的異同。青少年時期,是學生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學生從英文語言中體會所蘊藏的社會背景與人文背景,在這其中形成自身文化立場,并能夠尊重各國文化差異。
本課中詞匯教學部分,為豐富學生outdoor activity的詞匯庫,為學生加入soccer,golf,hockey等在英語語言國家較受歡迎的球類運動,讓學生對其有所了解。在這部分教學時,大部分學生對于這一類日常少見單詞較陌生,但在了解學習后,部分能夠在后期課堂學習中運用,尤其表現在對話及討論中。
除此之外,本節課情感升華部分用一句著名英文諺語結束本課“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在各國不同的學習氛圍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各個國家對于學習與玩樂得在學生生活中的定義有所不同。除了對于當下社會環境下對學習時間的分配的傳統認知,學生也能通過英語課堂學習這一途徑,對于英語語言國家基本文化態度有一定的認識。這能夠拓寬學生眼界,有助于學生初步形成自身的文化意識。同時,學生能夠進行跨文化意識理解,促進思維進一步發展。
由于本課為聽說課,學生能夠閱讀的語篇較少。在課后的指導中,教師可給學生提供英語語言國家關于outdoor activity的相關語篇,通過閱讀這一部分文章,學生會對這一話題有更加深層次,多角度的了解。
學習能力是長遠學習的基礎, 在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作為核心素養的學習能力,并不局限于學習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對英語和英語學習的一些認識和態度。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則需根據學生具體學情,制定出相應學習目標,并且注重課堂導入部分。本課以《小豬佩奇》中Camping片段導入,熟悉的動畫,簡單的英文語句,在歡笑中將學生帶入本課話題。緊接著以層層深入的模式,給予學生更多線索,最后再以summer camp結尾,將camping貫穿課堂始終。學生對于導入部分產生興趣,才有進行課堂探索的積極性,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改變學習策略。
此外,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需培養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意識與習慣。無論是在課堂的個體發言中,還是在小組討論學習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其中,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做好適當引導,課堂問題應具有階梯性,符合各層次學生需求。在學生展示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應以鼓勵為主,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以及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是教育領域順應教育改革的前進方向。本文僅通過課堂實例,闡述核心素養在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在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課后反思三方面的體現。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核心素養在初中英語課堂的實施還需教師根據學情因材施教。
[1]林茜,李旋.基于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探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4):166-167+170.
[2]陳安琦.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48):112.
[3]單大全.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4):84.
[4]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05):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