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莉莉
摘 要:小學是英語教育的啟蒙階段,對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英語和漢語在思維上、語言習慣上有著明顯的不同,并且由于鄉村基礎條件較差,學生英語基礎弱以及英語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升,這對于鄉村小學生學習英語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鄉村英語教師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擺脫漢語思維的束縛。主要探究在鄉村英語教學中如何使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以期能夠為鄉村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鄉村學生英語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法;鄉村英語;應用策略
小學英語教學是一個聽、說、讀、寫協調發展的過程,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鼓勵學生積極用英語進行交流,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英語教師應該緊抓住他們的身心特點,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法,從視覺、聽覺等方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運用多媒體、繪本、游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模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構建多元化、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本論文深入剖析了鄉村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提出了構建多元化英語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鄉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原因
(一)過多使用母語進行教學
以筆者所在的鄉村小學為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大量使用母語的問題,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1.教師自身素質的原因
筆者所在的鄉村小學中絕大多數的英語教師不具備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很多現任教師都是經過短期的培訓之后轉崗到英語學科中開展教學工作。這些教師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并且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較差,在課堂教學中除去課文內容之外大都選擇使用漢語進行講解授課。
2.學生方面的原因
還有一部分鄉村小學英語教師掌握了較為專業化的英語知識,口語表達能力較強,但是在課堂教學中依然下意識選擇使用漢語教學。并且由于鄉村基礎條件較差,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在此之前沒有接觸過英語,更不用提使用英語口語表達與交流,甚至還有學生對英語口語持抵觸情緒,他們羞于使用英語口語,導致教師也不得不使用漢語進行授課。
(二)課堂教學模式過于陳舊、呆板
筆者在開展教學時發現,現階段鄉村小學英語教師所選取的課堂教學模式過于陳舊、呆板,基本上都是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要求對英語單詞、句子進行死記硬背。幾乎每節課都是教師為學生領讀講解完單詞含義之后,就要求學生進行默寫與背誦,學生對這種枯燥乏味的英語學習方式比較抗拒,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導致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三)課堂活動設計缺乏新穎性、多樣性
鄉村小學英語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更注重教學結果,而忽視了對教學過程的優化與改進,一味地要求學生強行記憶所學知識,在考試中取得高分就表示教學任務圓滿完成。并且在鄉村小學中普遍存在著大班教學現象,一個班級甚至有四五十人,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教師不可能有充足的精力照顧到所有的學生,英語教學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尤其是在更為偏遠的鄉村地區,經濟落后,辦學條件比較艱苦,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無法實現,這些都給鄉村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二、鄉村小學英語教學推廣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自從新課改推行以來,鄉村小學英語教學一直沒有停下改革的腳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基礎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引導小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傳授小學生基本的英語知識,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小學生的英語思維和創新能力;帶領學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全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更加注重素質教育,需要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傳統的單一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英語教育發展,所以在鄉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推廣多元化教學是歷史的必然趨勢,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培養鄉村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內在需求。
三、構建鄉村小學英語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的,提升課堂教學針對性
鄉村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需要對教學目標加以明確,進而為教學活動提供合理的指引,這也為英語課堂教學有序性的提升,開展多元化教學模式奠定了基礎。為了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很多鄉村英語教師選擇在教學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故事或者是謎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增添這些內容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故事及謎語的選擇需要與教學內容以及鄉村學生的知識實際掌握程度相結合。
比如說在開展“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這一課程的講授時,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利用手機為學生展示一些美食的圖片,利用小學階段學生喜歡看圖的特點組織他們學習與食物相關的單詞,比如說“orange,apple,rice,banana,noodles”等等,在生動、趣味性十足的圖片刺激下學生也會加深對這些食物單詞的印象,進而更加容易地記憶這些單詞。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比較高漲的學習熱情,組織他們開展對話交流,談論自己早上吃的什么?“What to eat in the morning?”中午吃的什么?“What to eat in the noon?”最想吃的食物是什么?“What food do you want most?”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視野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二)增強課堂趣味,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由于鄉村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到英語知識,他們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相較于其他的學科而言,英語學習本身比較枯燥乏味,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厭倦、抵觸等情緒。因此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英語知識學習的主動性,提升鄉村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提升課堂趣味性,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設計各種符合鄉村課堂實際的游戲或者是活動,并且鼓勵學生參與到這些活動中去,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掌握英語知識。
例如英語教師在開展“there be”句型相關知識內容的講解時,就可以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課堂活動,鼓勵學生使用“there be”句型進行造句,同時教師還可以直接利用教室環境,引導學生對教室的內部環境進行觀察。在使用“there be”句型進行班級環境的描述時,有的學生回答道:“There is a teacher in the classroom.”還有的同學會以黑板造句:“There is a blackboard in the classroom.”等等。通過開展造句,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there be”句型的掌握程度,同時也會集中精力參與課堂教學,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與互動。這對課堂多元化教學環境的搭建,優化英語課堂學習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采用分層教學,提升整體學生英語水平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獨特的學習習慣以及不足之處。尤其在鄉村地區,學生的家庭情況差異性比較顯著,這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儲備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此對于鄉村小學英語教師而言,在開展教學時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分層,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與方法,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熱情,大大提升課堂學習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時,需要考慮學生的想法與感受。鄉村小學階段的學生內心比較敏感,自尊心較強,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課文的講解時,為了避免學生出現明顯的層次感,照顧全體學生的感受,可以采取提問不同難度問題的方式對學生分層教學,首先提問一些比較基礎、簡單的問題,然后讓那些基礎比較弱的同學回答,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更有難度。這時候教師也可以隨機提問,多找一些學生回答問題,在提問的時候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啟發,這樣即使基礎不夠好的學生也能夠回答上來,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小學生雖然英語知識不是很豐富,但是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勝心和集體榮譽感,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小學生的好勝心和集體榮譽感。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互幫互助,學生之間可以優勢互補,愛學英語的學生可以為其他組員起到一個良好的帶動作用,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小組學習的任務,每5~6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學生推薦小組長,小組長要做好學習任務的分配,維持好小組的學習紀律。例如筆者設計了一個主題為“Happy weekend”的英語作文,每個小組要羅列一些周末的活動,如何度過一個快樂的、有意義的周末。教師要引導每一個小組確定小組的研究主題,有的小組選擇參與集團游戲,列舉的是小組成員喜歡的運動,每一個成員都寫出了自己最喜歡的運動,并詳細介紹了這項運動,最后小組討論糾正語法錯誤,整理成小組作文;有的小組選取了在家幫助父母做農活,小組成員寫的是如何做家務的過程;有的小組選取的是和朋友出去玩,作文描寫的是在鄉村田野上看到的美麗風景。教師在小學英語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將各個水平段的學生進行搭配,讓愛學英語、英語學習好的學生去帶動班級其他學生,營造班級內濃郁的英語學習氛圍;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幫助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提升英語成績。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有效途徑,有利于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對于農村英語教學,教師需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為學生打造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明確課堂教學目的,并利用活動和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比較自在地進行英語知識學習,嘗試根據學生英語水平分層,提升學生學習勁頭,有利于英語課堂教學的順利推進,有利于農村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凌云.我國部分鄉村地區小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張亦弛.鄉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與對策[J].中華少年,2016(25).
[3]許玲藝.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策略[J].教書育人,2018(34):33.
[4]周懿.多元目標構建,挖掘語言教學本源:基于核心素養的“多元目標英語”教學探索[J].教育,2017(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