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始終是令學生非常頭疼的問題,在英語寫作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受到慣性思維的影響,往往會用中文的表達習慣進行英語表達,這樣的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寫作出錯,也不利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得到提高。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模式,能夠幫助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得到全面增強,鼓勵學生可以充分運用英語知識進行表達,鍛煉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綜合運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應用分析
初中新課標的改革,對初中英語寫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素材進行信息獲取,對信息的內容進行整合與分析,羅列提綱,獨立完成寫作,但是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往往只注重對英語單詞、英文語法的記憶和練習,忽略了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不夠,這樣也就造成課堂教學的效果不理想。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的語篇框架得到增強,讓學生也可以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
一、思維導圖的內涵與特征
(一)思維導圖的定義
思維導圖也被稱之為心智圖,主要利用各種圖形來表現發散性的思維,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實用性非常強的思維工具,在設計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圖文結合,將不同的主題關系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層級進行展示,能夠將某一個具體的關鍵詞拓展到其他的知識點,還能夠運用圖像顏色等不同的方式進行記憶,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去掌握記憶的規律,提高記憶的整體質量,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也能夠促進學生左右腦的全面發展,激發學生的潛能[1]。
思維導圖模式包括心智圖、柱狀圖、思維圖等不同的圖形,主要以圖片的方式對知識點進行總結與完善,對固定的知識點進行引導,形成相互轉化、相互連接的關鍵信息,促進學生對新舊知識體系的構建。
(二)思維導圖的主要特點
在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中,關鍵詞、圖形以及分支等方式,能夠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還可以運用不同的顏色對思維導圖進行歸類與劃分,促進整個思維導圖的方式更加完善與清晰[2]。
在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中,可以關鍵的焦點對整個圖形進行重點探究,同樣的主題還能夠向四周進行快速輻射,保證主題內容得到充分的補充,在每一個分支上都能夠通過與關鍵詞相對應的信息來形成不同的分支。這樣也能夠讓學生對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有著深入的了解。
(三)思維導圖在英語寫作中應用的依據
思維導圖從誕生之初,就能夠對人的思維活動進行全面的展示,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也能夠將思維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表現。由此可見,在思維導圖制作的過程中,能夠真實反映出學生的思維狀況,而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也必須要建立框架補充與完善,提高寫作的效果[3]。
思維導圖在初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寫作文本進行歸納與分析,能夠形成主題與主題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按照自己預先規劃的框架結構形成文字,確定不同主題之間的關聯,最終形成一篇聲情并茂的作文。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還能夠展示出文章內在的聯系,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布局謀篇,保證學生的寫作邏輯得到有效增強。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缺乏積累,知識儲備不足
在英語寫作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師并不注重學生對英語作文素材的積累,學生很難形成自己的知識儲備庫,導致學生在建立思維導圖的過程中缺乏關鍵信息,也無法進行有效拓展[4]。
很多學生對思維導圖的創建,往往會更傾向于模仿抄襲等方式,這樣既不能夠形成自己獨立思考的思維導圖,也容易使自己的思維陷入僵化,在創作的過程中往往進行直接套用,這樣就很容易使整個文章的結構過于突兀,不符合寫作的要求,在思維導圖應用的同時,由于缺乏經典的思維導圖案例賞析,學生也就無法快速運用思維導圖入門,導致思維導圖的應用效果不理想。
(二)難以創新,缺乏發散性
在思維導圖創作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缺乏主動性,無法形成比較完整的思維導圖。在教師的帶領之下,學生所創建的思維導圖往往是根據教師的思路來建立的,并沒有結合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行分析,這樣也很容易導致思維導圖的形式比較單一、缺乏創新,很多學生在建立思維導圖的同時,也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導致整個思維導圖構建的模式非常單調。
(三)枯燥乏味,缺少趣味性
在思維導圖創建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養成,只注重對學生思維導圖的準確性進行判斷,這樣也就很容易導致在思維導圖創建的過程中,學生無法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也就使得整個思維導圖的創建過程非常的枯燥,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也沒有能夠積極主動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導致思維導圖的創建非常無聊,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偏離主題,專注于分支
思維導圖往往是一個關鍵的主題信息,而延伸出不同層次的邏輯關系,最主要的就是確保所有的分支都與主題相適應[5]。但是很多的學生在思維導圖創建時,往往會選擇多個主題,這樣就導致思維導圖的整個邏輯關系過于混亂,學生無法快速準確地把握同一個主題,這樣也會引起學生自身沒有能夠熟練地掌握主旨提煉能力,也無法緊扣主題進行寫作,最終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應用進行練習,促進學生的寫作效果得到全面增強。
三、思維導圖在寫作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對教師來說,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對本節課所講解的重點難點制定詳細的教學目標,形成教學計劃。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教師可以明確本節課所講解的主旨,然后對具體的內容進行優化,保證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實際保持一致。
在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對教學的重點難點進行分析,加強對教具的準備工作,預定教學的整體效果。利用思維導圖的模式,歸納整理教學思路,讓學生也可以充分運用思維導圖的模式進行集體備課,促進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運用思維導圖還能夠進行教學展示,對本書進行設計和羅列,讓整個課堂教學板書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邏輯圖,讓學生能夠快速地對某一知識點進行掌握,而學會其他的知識點,這樣就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可視化,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直觀的分析。
四、思維導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在英語寫作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保證語言表達更加清晰流暢,必須要讓學生提前對整篇文章的結構形成清晰的劃分,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制作,可以促進學生對整篇文章的內容形成全面的把握,在思維導圖制作之前必須要明確主題。如在講解my favourite season這一道作文題目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回答自己最喜愛的季節是哪個,判斷選擇的理由,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這些不同的季節進行分析,可以促進學生對整篇文章的主旨有著全面的把握,只有定下關鍵詞才能夠為后續的文章寫作提供重要的參考方向,否則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寫作出現偏差,或者出現季節混亂的情況,在明確了寫作的內容后,必須要對整篇文章進行全面的構思。
如果學生喜愛夏天,那么就應該讓學生考慮夏天都有哪些益處,總結在夏天的戶外活動以及自己喜愛夏天的理由,這樣的方式,就能夠幫助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
如在夏天可以吃冷飲、游泳,也可以穿漂亮的衣服。最主要的是夏季有暑假,所以對這些方面的準備和積累,讓學生圍繞著夏季進行發散性的思考,最終形成各式各樣的知識體系,最終讓學生對夏天的特點進行概括。在完成了準備階段之后,就應該對思維導圖進行制作,如果學生以夏天作為自己最喜愛的季節,必須要選擇在夏天出現的各種景物,或者是不同的活動,通過每一點的詳細概述形成完整的寫作提綱。在制作思維導圖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引導,首先是整個寫作結構模塊的構建,也就是寫作模板,通常包括開頭、主體以及結尾三個結構。在夏天,可以描述城市的情況,還可以用最簡單的句子進行表達,在寫作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細節,尤其是思維導圖的制作也要通過細節的展示和把握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效果。在制作思維導圖階段,要對單詞短語進行分析,如果出現與實際不相符的情況要立即進行修改,否則很容易導致寫作出現離題的情況。在思維導圖制作完畢之后,對很多的細節也應該進行適當的體現,如句式的運用、單詞的表述等,這些細節問題處理好才能夠保證英語寫作的內容更加完善。思維導圖制作完成之后,就正式進入寫作階段。在寫作的同時,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嚴格按照思維導圖的層次對文章進行描寫。
如開頭可以寫My favorite season is summer,because...這樣一個總結性的開頭能夠直入主題,然后就可以對夏季的各種有趣的活動進行詳細的描述,最后再進行適當的總結。這樣的寫作思路,可以保證學生的寫作內容更加完善。在思維導圖寫作時,最主要的還是對整個段落之間的連接,確保導圖與作文之間都能夠有一個明確的線路圖,幫助學生的學習和寫作得到全面增強。
本文對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詳細介紹了思維導圖的應用效果,分析了思維導圖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包括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前準備,形成完整的課堂教學,學生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在英語寫作課程開展的過程中,確定文章的主旨,對后續的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討論,最終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不斷地練習和打磨,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的英語表達水平得到全面增強。
參考文獻:
[1]徐家玉,朱娥.思維導圖在農村初中英語讀寫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7):90-91.
[2]王文軒,張哲華.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02-103.
[3]霍向麗.淺析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02-103.
[4]陳斌.探討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8):109.
[5]亓雪萍.探析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8):119.
作者簡介:鐘華(1980.11.27—),女,中學一級,碩士學歷,畢業院校:蘭州市西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