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福文
【摘要】“互聯網+”的提出是信息化社會的重要進步,也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教育領域的改革過程中,特別是農村地區及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都可以結合“互聯網+”的模式來展開,這是有效提高地理學科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由于外部環境帶來的限制,許多農村教師面臨著信息化素養薄弱,接受新事物動力不足的現實問題,在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也存在許多教師對“互聯網+”的應用并不理解,對初中地理教學的課程改革也沒有落到實處。本文簡單分析了當前農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發展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教育;中學地理;教學課堂;實踐探討
地理學科在農村中學教學中一直處于弱勢學科,學生對地理學習不夠重視,在學習態度上比較隨意,許多學生的學習習慣非常差勁,而學習基礎也比較薄弱,由于沒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導致課后練習也很難高效完成。課堂效率較低,課后學生也不愿看書,這樣的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學很難得到提升。當今社會是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社會,“互聯網+”概念的應用范圍十分廣闊,在“互聯網+”背景下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十分有必要。面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很難專心投入地理學習,但是在互聯網的應用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也能得到提高。
一、農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
1.地理學科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農村地理位置偏遠,許多教師不愿到農村任教,這就導致部分學校地理教師空缺,師資力量薄弱。許多教師在長期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缺乏正確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一味地使用“填鴨式”教學,用完成任務的態度去開展地理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質量很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由于接觸外界機會較少,許多農村教師對“互聯網+”概念并沒有了解,很難在地理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思想展開教學。死板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薄弱的師資力量很難確保將“互聯網+”概念應用到教學中。
2.對地理學科重要性認識不足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農村學校許多教師與學生都將地理作為一門副科,對地理學科的認識出現偏差。學校過分關注成績,教師也以成績作為考核依據,學生則為了提高語數外課程的成績,忽視了地理課程的學習。中考升學考試中地理的分值并不高,所以教師與學生對地理學習都缺乏有效認知,甚至有學生將地理課作為自習課,在地理課上做其他課程的作業。錯誤的觀念持續影響著教師與學生的態度,缺乏對地理學科重要性的認識,導致地理課程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3.“互聯網+”教育經費有限
“互聯網+”概念引入中學地理教學時,需要依賴一定的硬件支持,比如互聯網機房,媒體教學設施等。然而由于農村經濟較為落后,雖然有部分政策支持,但真正應用在“互聯網+”的投入有限,而在有限的經費支持下很難配備良好的硬件設施。最基礎的地理教學儀器,如地球儀、地圖等材料尚且只能基本滿足教學需求,再無多余經費投入互聯網建設中。在有限的計算機房及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中,學校也會優先將資源分配到語數外等主要學科,地理學科學習很難爭取到教學資源。
二、“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
1.提高教師隊伍“互聯網+”應用能力
社會是不斷進步的,知識及課本也在不斷變化,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所以在“互聯網+”背景下,提高中學地理教學質量的前提是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通過培訓等形式為教師謀求進步的空間,通過參觀訪問等形式向先進教學單位學習經驗,同時也利用網絡為教師提供學習平臺。教師在具備“互聯網+”課程開發的能力后能夠更加高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實現農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提升。
2.利用在線平臺,拓展教學內容
“互聯網+”背景下,慕課、微課等多種形式的網絡平臺應運而生,網絡資源共享成了“互聯網+”時代下的必然產物。通過網絡平臺學習地理知識,這是“互聯網+”背景下優化中學地理教學的重要嘗試。如前文所提,中學地理課程的課時并不多,有限的課時下教師應當對教學難點、重點進行講解,對于一些拓展性的知識不應花費過多時間。在課程安排時,教師首先要明確課程的難點,并做出詳細的講解計劃,對一些較為基礎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中學習,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初中地理星球版《地球的自轉》一課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在課堂中重點對地球的自轉方向進行講解,同時也為地球公轉內容的講解做好鋪墊。講解完地球的自轉內容之后,教師可以把剩余的時間用作模擬練習,借助地球儀等道具,讓學生充分理解地球的自轉原理。而對于其他的基礎性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中進行拓展學習,結合其他名師的講解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3.利用在線資源,豐富教學素材
網絡信息背景下,學生有多種渠道能夠了解外界新鮮的時事,這些在線資源都是豐富的教學素材。利用網絡中的熱門內容為學生拓展教學素材,這是每位中學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也是提高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通過網絡獲取素材需要確保素材的有效性,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聯想能力。如何提取重點,這是教師需要思考的議題。
例如初中地理星球版《中國地理四大區域劃分》一課中,教師在講解其他地區劃分的內容之前,可以結合天氣預報節目,在天氣預報節目中,主持人通常會提到南方地區,北方地區以及更細分的華北地區等內容,學生對地區概念并不清晰,但是耳邊又時常想起這些名詞,這是良好的課堂導入問題。此外,在時下熱點兩會報告中也提到許多關于地區的名詞,學生在關注熱點的同時能夠聽到地理名詞,帶著疑問到課堂中進行學習,能夠大大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三、結語
總而言之,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讓學生產生對事物認知的好奇,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農村中學由于條件受到限制,在“互聯網+”背景下更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學校應該竭盡全力順應時代的發展,向社會各界尋求幫助,完善教學硬件設施。作為教師,必須充分理解當前農村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不斷提高“互聯網+”應用能力,利用在線平臺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利用在線資源豐富教學素材,從而實現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周曉霞.農村中學地理教學現狀探析[J]. 新校園(中旬),2015(02).
[2]江紅來.新課程下農村初中地理教育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