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 郭志強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結合當前小學道德教育實際情況,對如何加強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措施談幾點看法,以期促進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小學階段;德育教學;舉措
道德教育與知識教育同樣重要,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當學生只學習到知識,但是卻缺少良好的品德時,我們所培養出的只是一個學習的機器。當學生學習能力不高,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時,我相信這樣的學生會受到大家的認可,當然我們要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因此,在小學教育階段道德教育與知識教育同樣重要,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有效開展基礎教學的重要因素,在實踐教學中,廣大教師要重視起道德教育。
一、遵循教育規律,養成良好習慣
教育需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很強,教師如何去引導和教育學生,學生就會成為怎樣的一個人,可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在小學實踐教學中,我們要將教育內化為學生的習慣,將教育思想作為學生思想品德的基礎。習慣需要經過反復訓練,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更是開展德育工作的基礎。良好的習慣會使學生更自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習慣的養成是一項長久的工作,有的教師錯誤地認為習慣養成從中學階段開始更有效,小學階段學生可塑性很強,我們要盡早做,越持久越有效。因此,在小學階段就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為道德教育的開展打好基礎。
二、制定規章制度,規范學生行為
小學階段道德教育的開展不是喊喊口號,而是要在實踐教學中徹底落實,要真實地看到效果和成效。因此,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特點,將德育落實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的每個環節。在實踐教學中,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制定科學的規章制度,使學生的行為更規范,知道對錯明事理。教師要結合班級實際情況的不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規章制度,明確培養目標,引導學生從細節做起,規范學生日常行為,將德育內容做細、做實,同時也可以針對特殊學生制定個人規章制度,越詳細的規章制度所產生的德育效果會越好,將德育工作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細節中,充分發揮出德育對學生的指導作用。
三、以身作則,發揮教師榜樣力量
小學階段道德教育的開展,教師說得再多再好,不如親身去做產生的效果好。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由于小學生與教師相處的時間很長,并且在自己的心中教師是一名教導者,所以他們會去模仿教師的言談舉止。基于學生的這一特點,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教師要以身作則,發揮出自身的榜樣力量,端正自身的一言一行,以自己的良好行為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除教師之外,學生的榜樣力量也很強大,學生也是一個小群體,在這個小群體中一定會存在一些人對群體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通過引導使這種影響是正面的、積極的,同時教師要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引導學生學習,可以通過評選活動選出班級的愛護環境明星、守規矩明星等,通過正面的引導,利用身邊的事和人開展道德教育。
四、注重家校合作,開展道德教育
小學道德教育的開展只靠學校的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家校教育一致,才能夠收獲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使道德教育的開展更具有針對性,利用家校合力開展道德教育,家庭和學校共同對學生施教。如學校方面可以組織家長培訓班,通過與家長面對面的交流,使家長認識到家校結合教育的重要性,對家庭提出教育要求,使家長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和育人方法。家校合作,不僅可以使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中的表現,還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真正實現家校德育的無縫對接,有效提高小學德育的效果。
五、開展多樣化活動,提高學生自我約束力
小學德育的開展,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求勝心強的特點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在活動中選出優勝者樹立榜樣,使學生進行效仿,進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如筆者組織了一次小播音員競賽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同時,教師也可以開展以生活習慣為主題的競賽,但是無論開展什么主題的競賽,教師都要遵循公平的原則,不以學生的成績好壞作為評價標準,而要從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培養。針對班級中表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與學生積極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提升策略,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力。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教育開展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道德教育也可以稱之為養成教育,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要堅持不懈地做好德育工作,將德育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為了確保小學德育工作的長效性和高效性,要制定明確的德育目標,認真落實認真反思,相信在廣大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不斷努力的基礎上,小學德育工作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培養出品德高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曄.關于小學德育教育管理的幾點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8):53.
[2]袁利平.新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