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春榮
摘 要:以學情為基礎,以素養為核心,以教材為依托,系統梳理初中各學段的寫作目標、寫作內容、寫作活動,結合教材單元寫作主題和選文特點,以整體性、結構性的思維方式架構單元教學體系,歸納整合、處理運用單元教學內容,在單元整體閱讀寫作框架之外,做各種補充、調整、配合、創造,重新構建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部編版初中語文寫作內容體系。
關鍵詞:學情;核心素養;部編版教材;重構;寫作教學;內容體系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它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造性的語言活動,是學生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寫作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通過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情感,實現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現狀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語文教師不重視作文,寫作教學目標不明確,隨意性很強,教學內容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創新性,寫作講評課也只是讓寫得好的學生讀讀作文,教師講評幾句,再加上一些簡單應試技巧、得分技巧的指導,就算完成了寫作教學任務。大多數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認為寫作難以學會,也不愿意下功夫寫作文,寫作效率低下。
產生上述種種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跟教師對寫作教學的本質內涵缺乏科學的認知,以及缺乏統一的寫作教材和完整的、科學的、成體系的寫作內容有關。《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雖然對寫作教學提出了目標和建議,可是并沒有按照學段形成具體的寫作內容體系。2016年7月發行的由教育部審定的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以下簡稱部編版語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的結構,寫作專題與單元閱讀相互配合,注重階梯搭建,讀寫結合,突出了實踐指導。但是我們看到,作為單元的重要構成部分——寫作,卻出現了和單元人文主題相脫節的現象,對寫作能力要素關注比較多,對人文要素關注比較少,使得寫作教學內容和人文素養脫節,寫作內容體系的構建不夠科學、合理。
另外,部編版教材在閱讀模塊的編排設置中,每單元都有較為清晰的訓練目標和學習要點,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能力結構、知識結構呈螺旋式上升,但在寫作模塊中,單元與單元之間的聯系就比較弱,碎片化的寫作不能有效幫助學生形成對寫作的系統認知。從整體來看,生活是多元的,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寫作教學也應該是多元化、多維化的,教材所提供的單元寫作教學目標要求是遠遠滿足不了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這一要求的。因此,寫作教學內容還需要進行進一步擴充和完善,使之趨于多樣化、科學化。
二、重構部編版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內容體系的依據
為改變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現狀,使寫作教學具體化、系統化、高效化,我們重構部編版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內容體系,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一)基于學情
首先要立足現實,調研、梳理、解析當前初中寫作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研究初中學生的寫作心理、生活體驗、寫作過程等因素,找到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基本要素,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的單元寫作訓練和具體可操作的步驟,同時,把必要的寫作知識按照一定的序列方式呈現出來,以利于學生通過系統的寫作實踐,形成并掌握基本的寫作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養
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審美的鑒賞與創造。它是學生發展的關鍵品格和必要能力。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必須緊扣語言、思維、文化、審美四個著力點,不斷優化教學策略,提升學生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思考生活、表達生活的水平。
(三)基于教材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我們要充分研讀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系統梳理初中各學段的寫作目標、寫作內容、寫作活動,結合教材單元寫作主題和選文特點,以整體性、結構性的思維方式架構單元教學體系,整合、處理、運用單元教學內容,銜接課堂內容與課外資源,提煉引申出寫作主題,在單元整體閱讀寫作框架之外,做各種補充、調整、配合、創造,重新構建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部編版初中語文寫作內容體系。
三、重構部編版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內容體系的策略
文章是作者人文素養與寫作技能的綜合反映,寫作內容體系的構建既要關注人文素養的培養,也要重視寫作技能的訓練,以思想引領寫作,以寫作推動思想發展,從而實現人文素養、寫作技能的共同發展。
(一)關注學生思想發展,構建培育人文素養的內容體系
寫作能力的發展歸根結底是思想力的發展,技法只是手段,而思想才是內核。宗白華在他的《意境藝術形式美二題》中指出:“真正的藝術家是想透過完美的形式感動人,自然要有內容,要有飽滿的情感,還要有思想。”目前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呈現以單元閱讀為主,采取“語文素養”與“人文精神”雙線組合的方式編排,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如果把教材中每個單元的人文主題按照分類梳理,歸納提煉,形成內容體系,依次訓練,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思想發展。
我們按照教材內容,將人文素養分為“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生活”“人與社會”四個大的維度,下面再進行細化分類。具體以部編版七年級為例,上冊六個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四季美景,至愛親情,學習生活,人生之舟,動物與人,想象之翼;下冊六個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群星閃耀,家國情懷,凡人小事,修身正己,生活哲理,科幻探險。我們結合單元人文主題,按照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品質,整合設計了三個寫作專題:“人與自然”——四季美景,動物與人,科學探險——《開在心靈深處的一朵花》;“人與人”——至愛親情,群星閃耀,凡人小事——《愛的頌歌》;“人與社會”——學習生活,家國情懷——《我們都有一個家》。配合相關內容的命題寫作,以培養學生對生命意義、對幸福與愛的認知,激發學生對家庭、對祖國、對社會的責任感,全面涵育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注重讀寫深度融合,構建寫作要素知識內容體系
寫作能力的形成除了需要深厚的思想基礎外,還要有一定的寫作知識、寫作技能作為寫作活動的“腳手架”。這些寫作知識大部分是從教材和課外閱讀材料的學習中得來的,閱讀內容的廣闊性和閱讀思維的復雜性促成了寫作思維的深入性,學生對閱讀的體驗和理解越豐富,其寫作就越有可能變得豐厚。因此,要借助教材的編排,運用單元的閱讀文本,“1+X”拓展閱讀,提煉寫作知識要素,進行寫作技能訓練,以讀導寫,以讀促寫,將“讀”與“寫”進行深度融合,構建寫作要素知識內容體系,讓寫作貼合閱讀前行,閱讀指導寫作,形成“讀寫配合”,最終達到“讀寫整合”。
仍以七年級寫作教學為例,教材單元閱讀主題是“四時之景”。我們把本單元的景物描寫分成:“綜合調動感官”“運用多種修辭”“多層次有順序”“景物組合”四種類型,并依托部編版教材,把每一種類型的操作步驟做成表格,結合微點,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具體有效的寫作知識,以便學生憑法訓練。這些散見于這一單元教材中的設計為后面的作文任務做了片段訓練的鋪墊,我們捕捉這些散點來對學生進行訓練,從而形成自己的作文梯度。
1.繪聲繪色繪滋味,多角度寫景
《春》三、四段學習調動多種感官感受發現美,從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等多角度寫景;《雨的四季》在閱讀提示中要求學生關注從視、聽、嗅覺寫景的方法。
2.生動具體又形象,多修辭寫景
《春》比喻;《濟南的冬天》擬人。
3.有條不紊順序明,多層次寫景
《春》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由景到人);《濟南的冬天》第四段山尖—山坡—山腰(由上到下);《雨的四季》按照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
4.景物組合營氛圍,抓特征寫景
《古代詩四首》——練習第四題設計景物組合。《天凈沙秋思》中,詩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組合到一起,營造出特別的氛圍。
在此基礎上,設計本單元寫作實踐——以《我的校園》或《校園里有這么一個有趣的地方》為題,任選其一作文。這樣依托單元閱讀,融合寫作內容的教學,不僅很好地發展了學生書面語言的運用能力,更是形成了一種思維的遷移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聚焦教學活動設計,構建“雙線交融并進”寫作內容體系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教學內容豐富而多元,有許多課文的思想和主題雖然相同,但寫作的角度不同,因此,適合寫作教學策略的單元很多。但是只機械地按照部編版教學的寫作模塊完成寫作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站在整個初中學段去縱觀每個單元的課文,找到彼此聯系的“點”,并由點到面,并圍繞“寫作點”從一篇課文,一個單元的課文拓展開去,梳理出“讀”與“寫”的關聯,在此基礎上設計寫作教學活動,構建“雙線交融并進”的寫作內容體系框架,最終形成一個有梯度的寫作教學序列。
例如,對于寫人的記敘文的訓練,部編版教材在整個初中學段的寫作是這樣安排的:寫人要抓住特點,寫出人物精神,寫人要抓住細節,寫人物傳記。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設計系列寫作教學活動:多側面觀察人,多角度描寫人,多種寫作手法突出人。先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入手,按照對象關系可以分為親人、朋友、對手、陌生人等;按照人的品行可以分為善良友愛的人、樸實無華的人、熱情誠懇的人、無私奉獻的人等;按照職業可以分為醫生、教師、建筑工人、科學家等;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從多個維度觀察人,了解人物的特點、品行,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再教給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并依托文本閱讀,如《秋天的懷念》《阿長與〈山海經〉》《老王》等,教給學生多種寫人的技巧,靈活運用借物喻人,以小見大、對比、襯托、點面結合、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等多種寫作手法,突出人物特點和人物精神。教師根據文體和選文所承擔的教學功能來設計基于“單元閱讀”目標的“單元寫作”活動,構建“雙線交融并進”寫作內容體系,有梯度、有層次地進行寫作訓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重構部編版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內容體系,不僅需要教師對學情的準確把控和單元整體架構,更需要教師精心的活動設計和過程中的用心引領。做到以學情為基礎,以素養為核心,以教材為依托,逐步確立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優質寫作教學內容序列、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系統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教學訓練,從而有效拓展和延伸學生的語文學習和語文生活,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寧.語文核心素養與語文課程的特質[J].中學語文教學,2016(11).
[2]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
[3]王本華.守正創新,構建“三位一體”的語文教科書編寫體系[J].語文教學通訊B刊,2016(9).
[4]葉圣陶.葉圣陶論語文教育[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