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強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單元復習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因此,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充分運用于小學生數學單元復習能力培養中,通過思維導圖有效提升學生單元復習能力。因此,首先分析思維導圖的內涵和制作過程,然后對其具體培養策略進行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能力;教學實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包含著很多抽象性、概念性的內容,所以,教師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需要更加重視學生復習能力的培養,通過引導學生做好單元復習,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培養學生單元復習能力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復習方法,復習效率比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將思維導圖充分運用于小學數學單元復習中,通過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將單元中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單元復習能力,提高學生單元復習效果。
一、思維導圖的內涵
思維導圖的概念最早來源于托尼·巴贊,是指人類放射性思維和自然表達。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激發和整理的有效工具,通過可視性的圖像、詞匯、符號、線條、顏色等,從中心延伸,將整個思維充分表現出來[1]。因此,思維導圖主要具備以下幾個特征:其一,能夠通過不同的色彩來區分不同內容和級別。其二,能夠通過各個分支形成連接節點結構。其三,每一個分支都包括關鍵詞和關鍵圖形,這些關鍵詞和關鍵圖形主要放置在各個分支上。其四,主干內容為主題涉及內容,然后向四周不斷擴散。其五,學習的主題需要放在中央的位置。了解思維導圖的主要內涵與特征,能夠更好地掌握思維導圖的運用。
二、思維導圖的制作過程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單元復習,能夠有效鍛煉和提升學生單元復習能力。為了更好地保證思維導圖的運用效果,教師還需要充分了解思維導圖的制作過程。以下針對思維導圖的具體制作過程進行分析:首先,確定關鍵詞。思維導圖主要通過中心詞不停擴散,從而起到組織思維的效果。所以,在運用和制作思維導圖時,確定關鍵詞是第一步。教師可以結合單元具體內容,找出整個單元中最核心的關鍵詞,并將其作為核心關鍵詞,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層分類信息組織[2]。其次,走進內心。思維導圖是對自身思維的梳理和組織,需要將自己的思維有效呈現出來,所以,在制作思維導圖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充分走進自己的內心,從關鍵詞出發,將不同的分支繪制出來,從而更好地完成思維導圖的制作。其三,闡釋。闡釋的主要內容就是對各個分支內容的整理,在闡釋過程中,需要學生利用不同的圖形、線條、顏色來區分,最后完成思維導圖。值得注意的時,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數學單元復習能力時,需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且做好引導,讓學生能夠掌握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根據自身情況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好地完成思維導圖,從而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積極進行改正。
三、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生數學單元復習能力的策略
1.更新教學觀念,靈活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
傳統教學觀念當中,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技能、復習技巧等培養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很多學生學習效率和復習效率較差,不利于自身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3]。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生數學單元復習能力時,還需要注重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建立平等、自由的師生關系,同時積極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將思維導圖形式引入到學生復習中,通過強調知識的理解和思維過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向和方式。此外,教師還需要充分了解思維導圖的初衷,讓思維導圖真正服務于學生,靈活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提高復習效率。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課堂教學中,進一步保證復習課教學質量。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對話進行導入,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又與復習內容相關的話題,幫助緩解課堂氛圍,將學生注意力有效集中起來。其次,引導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找出關鍵知識點。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選擇問題引導的方式進行思維引導,讓學生搜索關鍵詞,掌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最后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在這種形式中,學生參與感更強,自身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復習效率和單元復習能力也能得到鍛煉和提升。
2.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數學知識結構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本身學習習慣、知識水平都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需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4]。所以,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想要培養學生單元復習能力,還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結構,從而更好地保證復習效果。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整理和思考的過程,然后讓學生將數學知識點有效地串聯起來,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例如,在“認識圖形”一單元復習中,教師可以在每節課上課之前,幫助學生復習一下之前學習的內容,使知識更加連貫,也能避免學生出現學了新知識忘了舊知識的情況。在最后的單元復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將認識圖形中的關鍵知識點羅列出來,并且找到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再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最后,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單元復習能力將會大大提升。
3.注重教學示范,讓學生學會繪制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很多學生對思維導圖的理解和認識不深,如果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將會無從入手[5]。所以,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開展單元復習時,還需要做好教學示范,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方式,減少學生對思維導圖的抵觸心理。同時,還需要讓學生習慣思維導圖的形式,最后將思維導圖充分運用于單元復習中,有效提升單元復習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介紹思維導圖的由來、優勢、特點等,加深學生對思維導圖的了解。同時,通過在黑板上繪制或者利用多媒體等工具展示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思維導圖的具體繪制方法和原則。最后,選擇具體的單元內容,讓學生嘗試自主繪制思維導圖,并且在學期末將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裝訂成冊,供學生自己翻閱。
綜上所述,在培養小學生數學單元復習能力時,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能夠更好地保證復習效果,鍛煉和提升學生能力。所以,教師需要充分明確思維導圖的重要性,然后將思維導圖有效運用于知識復習中。
參考文獻:
[1]吳婧.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外顯能力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7,15(30):61.
[2]趙華英.完善認知結構 提升數學素養:簡析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中的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版),2017,3(8):61-62.
[3]干國華.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的應用探析:以“多邊形面積的整理和復習”為例[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7,28(5):83-86.
[4]李俊坤.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7(15):82-83.
[5]黃波波,衛星.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單元復習中的應用[J].新西部(中旬·理論),2017,3(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