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
摘 ?要:初中是學生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地理是初中的一門重點學科,學生地理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導向。初中地理的知識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較為分散,教師按照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課本知識的方式,會讓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厭煩心態,長此以往將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在初中地理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轉變過去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這一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得他們具備合作學習意識的同時能夠不斷提升其知識技能。
關鍵詞:初中地理 ?小組合作 ?探究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6(b)-0117-02
如今,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得學校在注重學生考試成績的同時加強了對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在進行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已逐漸步入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通過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運用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教學。在地理課堂教與學上,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教師提出問題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學習探討,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可以積極向教師求助,提升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1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意義
1.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法與過去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別。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固定框架展開對問題的探究。合作學習探究的模式則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學生可以大膽提出自己的各種意見,從而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初中地理知識的積極性。此外,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有效提高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1.2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中,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探討,最后對學生討論出的結果進行打分,并以組為單位積分,這樣的做法可以提升學生的凝聚力,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能力。通過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合作的效率遠遠高于個人學習的效率,讓他們學會與他人分享學習成果。
1.3 提高學生的領導能力
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中,教師會在每個小組都選擇一個組長,負責監督整個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組長實行換任制,即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機會做組長,讓學生都能經歷一個管理他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使得學生以身作則,提高課堂學習質量;讓每個人都可以鍛煉自己的領導能力,培養其與他人的溝通能力,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1.4 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環節中,由于教師是以小組的形式打分,使得學生可以為了提高分數,在自身努力探究學習的同時,會盡自己所能地協助小組內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通過這種互幫互助的學習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讓他們充分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凝聚力。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下,教師已不再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使得師生之間打破了傳統的相處方式,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
2 ?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的策略
2.1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組
在開展探究式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依據他們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對其進行分組。分組時要參照以下幾個方面。
2.1.1 小組內要有地理知識掌握較強的學生
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環節中,每個小組必須有一個對地理知識學習得較好的學生,這樣才能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其他成員進行科學指導,可以幫助其他地理知識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給他們講述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溝通技巧。
2.1.2 小組分配要合理
在開展合作小組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對小組的分配要合理,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能力差距不能太過懸殊,以便在評估時可以實現公正性、公平性。
2.1.3 各小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補充
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各小組成員之間在對知識內容的掌握上要做到相互補充,以便在溝通過程中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2.2 教師要充分意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地位要從主導地位轉變為輔助地位。例如,教師為了讓學生牢記地球的特征,讓學生在課堂上對地球特征進行歸納,讓學生將知識點進行結合,便于學生記住知識點。在這個環節中,部分學生會運用詩歌的形式表達,部分學生運用繪圖的形式。在小組和小組之間進行討論時,學生之間會產生激烈的辯論,這時,倘若教師沒有把握好自己的地位,就會及時制止,并按照自己的思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樣的做法將嚴重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以學生為主體,自己為輔,在不干擾學生學習的情況下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
2.3 設立評估體系
評估體系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檢查學生對知識了解程度的標準。盡管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是以小組的形式打分的,然而對于小組內的各成員,對他們進行個人考核也是必須的。小組的評估方式主要有以下幾點。
2.3.1 依據學生的學習水準科學設置問題
在開展合作小組探究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依據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來設置問題,并通過學生解決問題,然后將小組各成員在展開討論的過程中的表現、回答問題的表現、答案等作為評估標準對他們進行全面考核。例如,在小組成員討論我國各民族的分布狀況時,教師可以充分觀察每個學生在課堂討論過程中的實際表現,再根據他們對問題的回答進行打分,然后再將各項分數加起來,就是學生的最終得分。通過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更加投入到課堂探究式學習中。
2.3.2 各小組間互相評估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互相評估,評估的結果要做到公平、公正。例如:教師可以讓各小組進行綜合評價,哪個小組的凝聚力更強、哪個小組在回答問題時表現最佳、哪個小組的正確率最高等,作為小組的評估標準,提高打分的形式進行評估。這樣的打分形式對于學生來說更具說服力。通過小組間評估,使得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到其他小組的優勢,并意識到自己團隊的不足之處。經過比較,使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學習中有意識地吸收其他群體的優勢,以彌補自己團隊的不足之處,提高每個小組成員的綜合水平,讓他們在合作探究式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
2.3.3 評選優秀成員
在進行小組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評選小組中的優秀成員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成員之間互相投票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讓每個想要被評為優秀成員的學生到講臺上進行演講,充分說明自己能夠參加評選的理由,理由要足夠充分、有信服力。在各被選成員演講完成后,教師組織所有學生進行投票。通過這種投票選取的形式,可以讓每位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成績。
3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師在進行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可以使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又能提升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學習地理知識的課堂教與學中,通過課堂合作探究學習,使得學生的地理成績有效提高,知識面得到豐富,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于志萍.淺談“小組合作”在初中地理學科中的探究學習[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0):183.
[2] 黃希增.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空中英語教室:社會科學版,2016(5):137.
[3] 劉健敏.小組合作學習對初中學生成績的影響的實驗研究[J].心事·教育策劃與管理,20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