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基于人的聽覺系統的藝術,雖然不像其它藝術般具有“觀賞性”和“語義性”,但人們通過對不同風格音樂的聆聽,可以形象地感受到各種不同的風情。視唱練耳是音樂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的音準和節奏感。旋律模唱法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對音調高低的辨別能力,增強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發音的準確性,進一步培養學生基礎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旋律模唱;視唱練耳;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2.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創造才能不是與生俱來的,不僅需要學習者具備一定的音樂天賦和頑強的學習毅力,還需要反復進行視唱練習。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習者提升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模唱。特別是處在音樂學習初級階段的學生,模唱訓練是先讓學習者將聽到的內容在大腦中儲存下來,進而對其中的音樂元素進行認識、分析和理解。學習者對旋律的記憶越完整,想象出的樂譜就越準確。在視唱練耳訓練中運用旋律模唱法,可以快速提高學習者的音樂基本能力。
一、視唱練耳訓練中運用旋律模唱的意義
在視唱練耳訓練中,旋律模唱法是一項重要的訓練內容。在音樂課中,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單音和簡單的節奏后,教師會將各種不同類型的節奏進行組合,和音高融合后創作出若干小節旋律演奏。學生通過試聽,將這部分旋律暫時儲存在大腦中,然后憑記憶模仿聽到的旋律內容,唱出旋律片段,這一系列的過程叫作旋律模唱。這種方法能有效鍛煉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音樂元素的記憶能力,旋律模唱方法適宜由簡到繁、由短到長。這一訓練既考察了學生對音高、節奏的把握度,又能加強學生對不同音樂素材、曲目結構、作曲技巧的掌握。
旋律模唱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自然聽覺能力和基本的旋律創作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注意力。旋律模唱是一種具體化、復雜化的強化訓練,需要模唱者調動腦、眼、耳、嘴等多個器官,最終將他們所感知到的信息準確地模唱出來。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方可完成最后環節。旋律模唱的訓練內容較為單一、枯燥,教師在教學開展時,要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創造出最大的教學效果。
旋律模唱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項考核內容,這也充分說明了旋律模唱對培養學生音樂能力的重要意義。旋律模唱要求學生不是無意識地機械性模仿,要在模唱中鍛煉曲目創作能力。教師在進行旋律模唱選材時,不應單一地自己創作旋律,要側重于選取風格典型的旋律做教材,借助一些中外優秀的音樂作品,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體驗各個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情。學生在聆聽這些感染力極強的經典音樂作品時,能真正地用心感悟,從而激發音樂靈感和悟性,啟發音樂創作的原動力。
二、視唱練耳訓練中旋律模唱方式的創新運用
視唱練耳訓練是音樂學習的初級階段,而良好的音樂基礎是優秀音樂創作人才的奠基石。因此,視唱練耳訓練具有更深遠的影響意義。旋律模唱訓練初期,學生通過對節奏和音高的感知,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之后教師要對教學手段進行改進,強化對學生即興創作能力的培養,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音樂能力的目的。
(一)旋律模唱方法的創新
在目前的視唱練耳訓練中,旋律模唱方式主要以教師彈奏和視唱為主,學生主動參與的環節不多,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嘗試讓部分基礎知識掌握扎實的學生參與到課堂實踐中來,允許學生借助所學樂器進行旋律演奏代替傳統的純粹模唱方法,通過親身體驗,增強對旋律的記憶力,掌握更強的節奏感。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課后自己創作旋律,在課堂上通過分組教學法,讓其他同學對其創作的旋律進行模唱體驗,對創作的旋律做出客觀的評價,認可其中的成功部分,并指出不足之處,這既加強了課堂活躍性,又豐富了教學內容,有利于挖掘學生的音樂創作潛力。
(二)旋律模唱音程思維的創新
在音樂大調音階中,七個音級分別發出不同的自然音色,而確立曲目大調調式的關鍵在主音上下方的純五度。在大調小調中,以主音為中心,往上純五度稱為屬音,其下純五度稱為下屬音,屬音和下屬音圍繞主音形成一種支撐作用。教師通過創作屬音、下屬音和主音結合的不同旋律,可以讓學生進行旋律模唱訓練,對屬音、下屬音和主音的關系作出初步了解。學生在模唱教師的這部分旋律時,還可以縱向感受屬音、下屬音和主音的功能特點。
(三)旋律模唱中培養學生即興創作能力的創新
節奏是音樂中的重要元素,樂曲的節奏決定了音樂的特點和風格。節奏即興能力的培養是在學生掌握基本的節奏類型后的一種強化訓練,此項訓練可以讓學生學會自由創作多樣化的節奏,提高自身的創造力。例如,教師可以給出六個小節節奏,讓學生即興將它們組合成一段旋律,并視唱出來,這種做法可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節奏創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即興表演水平。旋律即興創作相比節奏即興創作難度更大一些,學生只有扎實掌握了音高和節奏,才能創作出旋律。因此,旋律即興創作的前提是熟練把握每一個音符的音準,練就強烈的節奏感,方可鍛煉學生的即興創作。在進行旋律即興創作初期,教師要先給出一些節奏和音高的限定,逐步加大難度,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創作音樂旋律的目的。
三、視唱練耳訓練中旋律模唱的運用方式
任何訓練都是循序漸進的,適當的訓練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視唱練耳訓練中,采用旋律模唱法可以有效、快速地提升訓練效果。在使用旋律模唱法時,要從生譜、節奏、單音、旋律四個方面逐一進行模唱訓練。
(一)生譜模唱
生譜練唱主要鍛煉學生對音準的把握度和對節奏的感知度。學生能看著譜視唱出來,還要注意音調的高低和節奏的快慢,鍛煉對視唱曲目旋律起伏的掌握,幫助學生學會準確地處理弱音,學會樂句劃分。教師在訓練時選擇生譜,可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促使他們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記憶,為培養音樂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節奏模唱
節奏掌握著一首樂曲氣息運作的快慢和輕重,演奏者對音樂節奏的精準駕馭和準確表達直接影響著音樂作品的表現力。因此,在視唱練耳訓練中節奏的訓練至關重要。節奏訓練中,學生不僅要對視唱的節奏加以語言描述,還需要了解休止符、解音符等各種節奏變化。節奏和節拍、速度是緊密相連的,只有找準節奏中的節拍、掌握視唱時的速度,才能提升學生的節奏感。同時,學生要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頑強毅力,克服浮躁心理,反復加以練習,多聽、多記,才能增強對節奏感知的敏銳度。
(三)旋律模唱
在掌握了音準和節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開始對學生逐步進行旋律模唱訓練。教師將各種節奏類型和音高進行組合,創作出不同的小節旋律,并將它們彈奏出來,指導學生進行模唱。在旋律模唱中,教師應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過渡教學法,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扎實地掌握旋律創作的基本功,又能保持學生對旋律模唱法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培養。
四、結語
旋律模唱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視唱練耳訓練效果,啟迪學生的音樂創作靈感,激發他們的音樂創作熱情,但在具體的訓練中,要求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結合國家對素質性人才的標準對視唱練耳訓練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劉博.視唱練耳中的模唱訓練技術研究[J].北方音樂,2017(1):75.
[2]王曉楠.模仿的藝術——以視唱練耳訓練中的模唱為例[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13.
[3]楊頌慶.旋律模唱在視唱練耳訓練中的運用研究[J].北方音樂,2017(10):60.
作者簡介:王星(1970—),女,漢族,四川成都人,本科,中學一級,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中學音樂教師,研究方向:高中音樂教學,合唱教學,高中聲樂訓練,視唱練耳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