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月
摘要:朗讀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關鍵構成要素,朗讀能力的強化必須從小學學年段便嚴格抓好,本文主要從五個方面就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加以分析,以期為深化對于小學生語文朗讀教學的認識,為行之高效地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出言獻策。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培養策略
朗讀和默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內容,新課改推行以來,基本上每一篇課文的學習目標都強調學生應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由此可知強化學生朗讀能力的關鍵性,如何有效做好朗讀指導是需要語文教師們深入探究的課題。下面筆者立足于自身教學經驗,就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展開探究:
一、繪聲繪色的范讀,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好的范讀,可以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激起學生的共鳴情感,調動學生的朗讀熱情,小學生大多朗讀水平有限、理解力不足,但他們卻具備較強的模仿力,聯系這一特征,于朗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先組織學生仔細聆聽那些發音標準、感情飽滿的課文錄音,引導學生掌握好發音、斷句。教師繪聲繪色的范讀示范也同樣不能忽視,例如:筆者在帶領學生朗讀《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第一步先讓學生自行閱讀原文,正好音,停好頓,第二步給學生放映事先準備好的小興安嶺的四季景色圖,并配上柔和、輕緩的背景音,筆者便隨背景音和景色圖開始進行范讀。學生們在這樣的范讀氛圍中一邊賞析小興安嶺的美景風光,一邊屏氣凝神地傾聽課文范讀,筆者適時把握機會,讓學生進行試讀,學生們一個個興致高昂,紛紛效仿筆者剛才的朗讀狀態開始朗讀,總之,范讀引導的實時融入,可以使學生以最迅速、有效的途徑感知課文的語境和情感,并及時投諸于課文的內容情景中。
二、多元朗讀方法,引導學生讀出感情
朗讀方式不拘一格,可以多個人一起齊讀,也可以是學生自己讀,一般而言,比起這些固化傳統的朗讀方式,愛玩喜動的小學生大多喜歡更為趣味性的朗讀方式,如表演讀、引讀、按角色讀、配樂朗誦等等。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朗讀指導中需立足于朗讀材料,事先做好調研準備,哪一篇文章的哪一個片段應當采用哪一種朗讀方式,需事先規設好,如此方可以開展有目標、有重點的朗讀訓練。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中包含大量的對話,在朗讀時要想做到聲情并茂,便需要正確把握好對話中各人物的情感,教師要做的便是引導學生掌握好人物的情感,例如:在朗讀《陶罐和鐵罐》一文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將課文讀熟,然后讓他們畫出文中體現陶罐、鐵罐內心情緒的詞語,如傲慢、謙虛、輕蔑、惱怒等等。在深入感悟了這些詞語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活動,學生甲朗讀鐵罐的部分,學生乙朗讀陶罐的部分,如此更有助于學生感受陶罐、鐵罐的情緒和情感,學生在朗讀時也更容易投入感情,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升。
在選取朗讀方式時,要注意教師的范讀可以適時插入到不同的朗讀方式中,當學生讀得不夠準確時,教師應給以范讀指導,讓學生掌控好朗讀的基調,但也要注意,范讀僅僅是一種引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學生的自主朗讀,要留出充足的自主朗讀時間。此外,齊讀方式也要謹慎應用,特別是于小學中低段的學生而言,齊讀容易導致唱讀、渾水摸魚等問題,一是無益于朗讀效果的發揮,二是容易擾亂學生的朗讀情感。總之,朗讀方式的科學規劃至關重要,哪一段落適合哪種朗讀方式需要教師事先考究,聯系朗讀文本、學生的朗讀水平合理規劃,認真落實好每一次朗讀練習,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強化。
三、加強練習,擴充朗讀時間
定期性的朗讀訓練是強化朗讀水平的重要方式,循環往復的朗讀訓練不可缺少,教師在實踐引導中,需加倍重視朗讀訓練,并擴充學生朗讀的有效時間,使學生可以在一次次訓練中敢于朗讀、大聲朗讀、學會朗讀。除了課上有限的朗讀訓練,教師也需重視起學生的課外朗讀,多多為學生挑選一些適合朗讀的文本,讓學生在課下自行朗讀,例如:在學習完《守株待兔》一文時,給學生精選一些適合小學生朗讀的寓言故事,在學習完《大禹治水》一文時,給學生推薦一些經典民間傳說讓學生課下朗讀,如《精衛填海》、《女媧造人》等等。以此種方式實現課上朗讀指導同課下朗讀練習的巧妙銜接,實現朗讀教學的有機拓展,使學生在課上、課下的朗讀結合中慢慢強化朗讀水平。
四、注重朗讀評價,引導學生知己知彼
課堂上的朗讀評價呈現出一定的鼓勵、反映、策動作用,學生朗讀完畢后,教師適時給以客觀真摯的朗讀評價,有助于學生及時反思、歸結并改正,發現讀得好的地方,優化讀得不好的地方,可以督促他們不斷強化朗讀能力,在體會語言獨特魅力的同時激發朗讀的踴躍性。在朗讀評價時,教師要注意多給出一些發展性、激勵性的評語,少一些終結性、獨斷性的評語,比如發現有學生朗讀的語速過快時,可以給出這樣的評語:“這位同學朗讀時一氣呵成,發音準確、清楚,若是可以減慢語速,融入感情去讀便沒什么缺點了”。以類似激勵式的評語,先肯定學生的亮點,再隨機引出存在的不足,使學生可以更輕松地接受自己的不足,繼而再適時提出發展性的建議,為他們指明優化的方向,如此欲抑先揚式的評價方式可以使學生以樂觀的心態糾正朗讀缺陷,在潛濡默轉中養成優良的朗讀習慣。
五、立足理解,感悟朗讀語境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從讀得正確到讀得流利,再到讀得有感情,這是不言而喻的。教學中,我們在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在摹仿入境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把課文讀熟,再在教師的指導下,邊讀邊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帶著對文章的情感讀文,讓自己的情感在讀書聲中流淌,從而感悟出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更深層次的內涵。這應該是我們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理想的追求。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朗讀中,學生可以切實深入課文文本,探尋課文獨特的情感內涵和語言價值,并學習描述手法和行文技巧,做好朗讀指導的重要性毋庸贅述,在實際引導中,語文教師需基于授課實際和學生學情,挑選多元高效的朗讀指導策略,引導學生真正愛上朗讀,在朗讀中不斷強化自身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曉悅.語文教學中的“讀”領風騷——淺談培養小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J].學周刊,2013(02).
[2]王永珍.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