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前偉
摘要:在開展學校教育工作時,德育教育是我們的根本,只有讓學生先“成人”,我們的教育活動才能展現出預期的價值。只有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情感,只有學生擁有了健康的三觀,只有學生能夠生成“大我”,他們才能成為社會需求的“人才”。作為初中歷史教育者,我們在借助文化元素、思想元素、生活元素,實施未來教育。我們對于學生的影響相比語文學科、數學學科更具體。而我們構建的學習活動往往也更具吸引力。因此,筆者建議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展現歷史學科的優勢,不斷落實德育教育目標,不斷地為學生完成其他學習任務,不斷地為學生完成成長目標提供更多的正能量。本文中筆者就對此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德育教育目標;方法
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時,筆者認為,我們展示的教學資源不僅僅可以在課堂上吸引學生,還能在學生的生活中吸引學生,我們實施的教育活動,不僅僅有助于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生成科學化的生活理念,我們還能夠為學生完成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實現成長目標提供更多的正能量。由此可見,初中歷史學科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有無法取代的學習價值與生活價值。那么,在初中學段,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需要關注的最根本的目標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是德育教育目標。而通過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初中歷史教學中可以在這一方面展現出其他學科不具備的優勢。本文中筆者就對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如何落實德育教育目標進行了分析。
一、借助“文化元素”實現這一目標
與語文學科相似,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我們有豐富的文化元素可以分享。而歷史學科的魅力往往也體現在這一方面。作為初中歷史教育者,我們要注意加強對這些文化元素的應用。有經典文化融合經典人物、經典事件,進行思想化的教育活動。比如在《燦爛的青銅文明》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勞動人民的心靈手巧,筆者用多媒體展示一批精美的青銅器,呈現其做工精湛、形態各異、惟妙惟肖的特點。這樣用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對青銅文明有了更加直觀地了解,對他們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類似的內容還有很多,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多感悟多體會,并且組織一些專題討論活動,讓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傳統文化、燦爛文明具有更加全面直觀深刻的了解。有了這樣的情感基礎,學生對歷史學習才會更感興趣,其思維分析能力也會得到增強,廣大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當充分考慮如何運用好它。
二、借助“苦難史”實現這一目標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其實每一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譜寫一部“苦難史”。而人們譜寫“苦難史”的原因,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子孫后代不要忘記過去。而是為了讓民族擁有凝聚力,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可以借鑒的經驗。而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實踐時,我們要幫助學生客觀的解讀本民族的“苦難史”。如翻開中國的近代史,那就是一部充滿血淚的歷史、充滿屈辱的歷史。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強化以史為鑒的教育,不要回避這一段苦難的歷程。要引導學生直面歷史認真分析,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緊迫感,使愛國主義教育得到全面升華。比如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教學中,筆者運用影視作品片段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落后的中國怎樣遭受列強的欺侮,通過列數字、文字說明等方式,讓學生對苦難中國所遭受的創傷有刻骨銘心的認識。筆者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讓學生進一步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明白我們只有讓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強大起來,才能保證祖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才能保證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三、借助“科技成果”實現這一目標
為什么我們的祖國能夠在世界發展中產生極大的影響。筆者認為,就是因為我國的文化發展、科技發展都曾經為世界文化發展、科技發展產生過推動價值。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時,筆者建議我們要將這一方面的素材作為教學資源積極地加以運用。比如在《科學技術的成就》一課的教學前,筆者要求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自主搜集我國在科技方面的偉大成就,并在課堂上分小組進行匯報交流。有學生匯報交流了我國在大型計算機研究方面的偉大成果,這一走在世界前列的科學技術成為推動中國自主創新的重要動力;有學生匯報了中國在載人航天器、人造衛星發射與回收等方面的成就;也有學生匯報了我國在醫藥、農業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通過學生的互動交流,展示在大家面前的是中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許多領域走在世界前列的喜人態勢,筆者在這樣的交流互動中加以適當引導,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其努力學習的動力也得到明顯增強。
四、借助“解讀生活”實現這一目標
歷史學科雖然展現的是早已過去的“生活”,但是它對于學生當前的實際生活仍然有極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初中歷史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樹立崇高美好的理想。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教師應當想方設法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從教材延伸開去,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進行深刻的感知。
綜上所述,在初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諸多教育元素都可以對他們產生影響。作為初中歷史教育者,筆者認為,我們展示的教學資源、我們開展的教學活動、我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其他學科資源、方法所無法取代的?;诖?,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時,我們要注意展現學科優勢,不斷地落實德育教育目標,為學生建設一個積極地“未來”。
參考文獻:
[1]吳躍輝.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
[2]孟麗榮.如何發掘和利用初中歷史教材進行德育滲透[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