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騫
摘 要:在計算教學中將算理和算法有效地結合起來,能讓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領會真諦,增強運算能力,提升運算效果。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教師應有效結合算理和算法,使計算教學課堂更生動、更形象、更直觀、更容易理解。
關鍵詞:數學教學;計算教學;算理;算法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4-0058-01
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數學教學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小學是學生們接觸數學的初期,教學目的主要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教師在教授數學計算題的時候不難發現,學生們往往是只記住了數學公式和運算道理,但是沒有理解其真正的意義,也沒有掌握具體的運算方法,雖然學生把公式記得牢牢的,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卻不能合理選擇。為此,本文就如何在教學計算教學中有效結合算理和算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論述。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計算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算法及算理進行有效結合。算理即計算的道理,同樣也指計算過程中的思維方式,而算法指的就是計算方法。只有將兩者有效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但是,教師也需要關注數學計算教學的現狀,如學生在運用分配律、交換律、結合律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優先級而犯錯,這就是沒有正確理解運算定律造成的。部分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只教學生推理公式,卻沒有告訴學生該怎樣合理運用。這樣,學生在遇到稍具有理解性質的題目時,就會無從下手。
運算定律是算理的一大體現方式,就是在解決問題時找出問題的核心來分析問題。在學生還沒有學習運算定律的時候,教師要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幫助學生們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學生對這些概念熟悉以后再讓其逐步了解乘法分配律,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運算規律,而是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在學生學習各種運算定律的時候,用字母表示各種運算定律,能夠讓學生迅速掌握這些運算定律也就是算理的用法。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學生們學會算理,而且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數學思想和運算方法。數學思想在后續學習中有很大的作用,學生要把掌握的知識通過合理的變化去解題。只有掌握了計算道理,才能運用合理的運算方法進行計算。對于加法交換律來說,學生們在平時經常見到如“5+7=7+5”“11+40=40+11”等算式,慢慢就會自己總結出規律,了解到加法中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是不變的,并以字母形式表達出來。算理是前人在嘗試了無數次的運算后總結出來的,不能讓學生只學習算理,還要利用算理正確地理解算法、運用算法,并在不同的情形下進行不同方式的運算。
算理與算法要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落實新課標的計算精神,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們理解計算的意義并且學會計算的方法。在教材的編排上,教師不難發現,“算理”就是讓學生們明確為什么這樣列式,為什么要這樣計算,但是“算法”是怎樣列式和怎樣計算的具體操作步驟。所以,教師要將“算理”和“算法”有效地結合起來,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數學素養。例如,在研究“池塘中一共有多少只鴨子?10+2怎樣計算”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種,用正方體擺:先擺10個(10是一個整體),再擺2個,數數發現是12個。第二種,用教學用具正方體擺:先擺5個,再擺5個,再擺2個,先把5個和5個合起來就是10個,再加上另外的2個,是12個。第三種,用小棒教具進行擺放:已知一捆是十根,再擺2根小棒,就是10+2,一共是12根。學生們口頭表達的過程就是算理的過程,而學生們思維的不同,算理的表達過程也是不同的,當然也會影響算法。
在班級交流時可采用以下順序進行反饋發言:第一,用教學用具正方體擺:先擺10個(10是一個整體),再擺2個,數數發現是12個。第二,數數:心里想著10,再數上2個,就是11、12。第三,用小棒擺:先擺一捆小棒,表示10,再擺2根小棒,就是12根小棒。第四,用學具正方體塊擺:先擺2個代表5的大正方體塊(10分成了5和5),再擺2個代表1的小正方體塊,先把5個和5個合起來就是10個,再把10個和2個合起來,是12個。第五,口算:先算5+5=10,再算2+10=12。這種算理和算法的不同結合方式,可以教會學生運用“算理”,準確尋找“算法”。借助教學用具進行直觀的過渡,能讓學生搞清楚算理,算法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總之,讓學生掌握算理與算法,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要求,也是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方式。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進行算理和算法的研究,用最合理的結合方式教會學生計算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葉來發.抓住根本算理,找準新知的生長點——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去游樂園”教學反思[J].小學教學參考,2018(20).
[2]程金鳳.算理與算法并重,培養學生運算能力——《小數加減法》教學例談[J].小學教學研究,2018(15).
[3]李秀芳.小學數學算法多樣化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