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瑩瑩
摘要:新形勢下的英語教學要與時俱進,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師生關系;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
利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1.1利用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運用外語進行交際。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就應盡量為學生創設合適地語言環境,讓他們能在外語的海洋中游泳。在課堂上,教師應盡量使用英語并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營造外語語言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解決EFL環境中的教學難題,使學生們在一個近乎真實的情景中學習和運用所學語言。
例如:在講授“ILikeMonkeys”一課時,在呈現新知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去動物園的場景,電腦出現動物圖片,并傳出Xiaolan和Jack的對話及小動物們的聲音,這樣,聲音、圖像生動結合,把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一下就調動起來了。這時我再讓他們扮演小動物及Xiaolan和Jack,以便于訓練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學生們都沉浸在自己所創編的短劇中,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1.2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只能短時間集中,為了避免這種不利因素,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要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愉悅的環境、設計有趣的活動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例如,星期的名稱又長又難讀,學生卻能利用唱歌輕松地掌握它們,學生通過唱歌和表演,成就感油然而生,體驗了成功的感覺,從而產生了很大的樂趣。唱歌也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調和劑"和"興奮劑"。在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時,教師可以通過教唱配有動作的英語歌曲來激發他們的興趣。教師在教授打招呼用語時,也可以利用"Hello!Howareyou?"這首歌曲來教授,這樣學生既能輕易地掌握所學內容,又能不費力氣地把學生游離的注意力拉回來,以便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創設新型師生關系
2.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進行教學改革首先是教師思想觀念的轉變,更換自己的角色行為,變為以學生為主本,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我曾經這樣想過;我把教材講解得越明白易懂,他們對知識就會學的越深刻,實際上這正確嗎?
錯!這是我在保護學生,不讓他們碰到困難。事實上,他們并沒有學會積極思考。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把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要讓學生積極地去思考,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得出結論。只有這樣,才能夠使他們的記憶牢固且深刻。
2.2關懷體恤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古人云:親其師,方能重其道。教師只有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與喜愛。一般來說,學生喜愛哪位老師就會愛屋及烏地對那個老師的課程產生興趣。因此,教師要用師愛去贏得學生的信任,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敢于親近你,只有把你當做朋友,才會更好的去接受教師傳授給他們的知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曾教過這樣一名學生,他是班級里的調皮鬼,我也曾度為他頭痛,甚至希望他能轉走。有一天,在上課時,他忽然舉起了手要求回答問題,見此情況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立刻提問了他,雖然這個問題比較簡單,但我還是對他大加贊賞。我對他說:“你回答對了,你真得很聰明,其實你只要稍一用心就能學會,原來你只是沒有把心思放在這里,老師相信你從今天開始好好學習一定能趕上或超過班級里的其他同學。”也許他是感受到了一些成功的喜悅,也許是從我鼓勵的話語中得到了信心,那堂課他學得非常認真。在下課時,我又表揚了他。從那之后,在我的課堂,上,他真的能認真聽講了。教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他們心靈窗戶的燭光,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只有用愛心才能教會學生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愛身邊的一草一木。
3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和文化意識的培養
赫爾巴特曾說過”教學中如果沒有德育滲透,那它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滲透德育教育。如教完"Here you are.Thank you.Im sorry.”等日常用語后,教師可以要求給別人東西時要說"Here you are";麻煩他人幫助后要說"Thank you”;向別人道歉時要說:"I'm sorry”;同時在與學生進行語言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例如:當學生幫助我時,我會馬上說聲”Thank you".早上見到學生時說:“Good morning!”等。
總之,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一定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學習現代教育知識和理論,并將所學融人到小學英語教學之中,努力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為國家培育出優秀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蘭敏,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英語教師,2016,16(018):116-119.